舶五行属什么的?

费世昌费世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未详。但《易·系辞下传》有“越人得珍剑”之语,则其初当与“越”字有关;又晋杜预《春晴园赋》云:“金舶来兮宝重。”李善注引张揖曰:“舶舶,船也。本出胡中,故言舶来。”此舶或始自西域而传入中原者。按今俗谓舶来品为洋货、外贸或外销品是也。

甲骨文中未见舶字。周秦典籍亦不见。汉魏六朝文献多作“博”,如: 1.《后汉书•西域传》:“其国在西海之西,去长安七万里。其东界属乌孙,西界以玉门大宛诸国为界,北界康居,南界羌中(一作“西南界羌中”)焉。土地人民略似中国,东西三百余里,南北五百余里。”

2.《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昔武王克殷,传封微子於宋,使奉不祀,以表明德。春秋之时,宋襄公犹欲招楚成王于穆公孙以霸,其强盛可知矣。至景公之时,内饥馑,外交诸侯,不可一也;戎军入境,二也;齐侯、卫侯合军旅,伐我西鄙,三也。宋公既伐曹而入其币,四也。此五者,时势不同,强弱异势,皆欲伐宋;宋能抗之,可谓富强矣。然卒困于华元,乐大心之拔旌,师旷之击磬,以丧其众。此何也?盖得其民,不足以大得时;不得民者也。管仲对桓公曰‘器用野’,此之谓也。”

3.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八《河水四》:“河水又东北入塞,迳蒲类泽,东北历蒲类海。昔匈奴蒲类国王治此,世号蒲类县也。”又同书卷四十《河水九》:“又北过浮屯河东,与蒲类海通。……河水右会蒲类海。”案:此二处所记之蒲类海实即今新疆巴里坤湖。

4.张铣《文选》卷二十一崔豹《古今注•都邑》注:“汉末黄巾贼起,天下分崩,州郡各拥强兵。汉少帝迁都于邺,时人号为邺。魏文帝又迁都于洛阳,洛阳土阳,故名洛阳。魏文帝初受禅,改洛阳为河南府也。”案:此为汉末至三国时期北方政治军事中心所在地之称谓。

5.左思《魏都赋》:“若乃观其外内,考其上下,立名尊体,信与古抗,岂徒市朝可拟,王公可望。”刘逵注:“此言魏都之名,尊于古昔,虽市朝王公无以喻其胜也。”案:魏晋南北朝人论都城往往以“尊”“卑”区分。上者多谓帝王之都城,下者多指王公大臣及百姓聚居之城。此所谓外内上下之分,与后世论都城者所说正相反。

6.王韶之《宣和画谱》卷十引《襄阳记》:“刘表在荆州,辟山公为别驾。山公诣司马宣王求当,问曰‘闻君召山巨源,当何以教?’表曰‘圣敦容与,山公雅量宏远,非此两不见其人。’”《世说新语•简傲篇》亦有其事,文字小异而已。

7.谢灵运《登池上楼诗序》:“初冬寒未深,霜雪之交,天地澄净,百物鲜明,若著墨简淡,意溢乎言外。”

8.颜延之《庭诰文》:“夫文章者,原道述圣,既须精奥,且宜典雅。” 以上所列八例,其中东汉、三国时代用例颇多,可见其盛行之程度。

9.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注引《魏氏春秋》载,魏明帝曾对杨阜等谓曹植“每进见难及者,有不酬答。小臣供职,不可以妄泄前后关指,故敢昧死竭其愚戆,惟天子垂裁览焉”。案:此类问答之语多见于宫廷之间,一般士大夫不易见到,故其流行范围应较狭。

优质答主

《字汇》里说“舶”字是木的“部”,即此字的结构为“木、土”上下结构; 也有说《康熙字典》里载“舶”字笔画数五笔十画; 但实际上这“五划”中包括了一横一竖二点三撇四横,共六画而不是五划多。 所以,“舶”字实际应为“水、火、金、土”五行,也就是“水土相生”的结构。(这个五行与“水火土金”不同) 还有的说其形像“山中有舟”或曰“山上有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