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字五行什么?
“锟铻”的读音是【kūn wú 】,笔画数48画,繁体字型为「釒」部,部首笔划10,总笔划50。 「锟」字的含义与「銅」相同;「鋙」古书中多解作「鏨」,今別作「瑜」。故「锟铻」即「銅鏨」,是形容刀剪等金属工具表面光泽、锋利的样子。又因「鏨」与「玉」字形近,因而又有「如琢如磨」一类的成语。
《漢書·律曆志》有「鑄銅為刃,鎔鐵為�。」注引晉灼曰:「《周禮》鏨氏,主鏤鋼為刃。」可知漢代已有「鏨」字,又見於南北朝時期陶弘景著的《真誥》卷十一。
「錕铻」或「錕輿」皆用作姓氏。《明史‧西域傳》載,烏思藏部有一族姓「錕輿」,其王號「巴圖爾」;又載,蒙古有將領「哈丹欽察」,他的字「錕輿」。另,《清史列傳》卷三二有「李錕輿」。不過,我查閱了部分《清史稿》卷一一八~一二○中的人物傳記,發現這些人並非都姓「李」。因而,可以推知他們應是蒙古諸部中稱為「錕輿氏」的一族。
康熙皇帝所撰《聖祖仁皇帝詩集》中有「鏨成刀劍快於飛」一句。雍正皇帝也有「玉鏨光輝日月光輝」等的诗句。乾隆皇帝則有「寶鏨輝輝月」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