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如何细分五行?
在子平法中,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有八个刻(二十分钟)、每两个刻属一个地支,如此,一个时辰便是由八组天干与地支构成。 其中,每一个字都具有五行属性。具体是: 天干中有五个天干的属性为阳,分别为甲丙戊庚壬; 五天的属性为阴,分别是乙丁己辛癸。 这样划分之后,每一天的阴阳五行的性质就可以区分开了: 子午卯酉四个时辰属阳,寅申巳亥四个时辰属阴。
每个时辰都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其中一个作为象征。这样,每一个时辰都可以有一个称呼了。如上午九点至十一点五行属“阳土”的辰时,就可以称为“阳土时刻”或者“阳土辰时”。其他以此类推。 那么,是不是说晚上九点至十点五行属水呢?并不是! 古人把一昼夜划分为十二段,每一段对应一个干支名称和一个符号。半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属于“子时”,子时共有三小时,每一小时又分作四刻,每一刻二十分钟,这样,一夜之间便有了四十八刻。
古人用漏壶计时,将一壶水放到锅中蒸煮,当水沸干之后,就表示时间过去了,这就是“滴漏”计时的原理。古人发现,水蒸气的形状变化跟天干地支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便设计了“水运仪象”,通过水蒸气的上升来显示时间的流逝。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机械时钟,被称为“中华第一钟”。
“运”指的是运动的意思。这个运动中就有阴阳和五行的概念加入其中的运动变化规律。子时中前三刻,阴气盛阳气不能出,故属水。后三刻,阳气盛阴气不能入,故属火。丑时同理。 所以你明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