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于什么学问?
五行的学说起源于远古华夏先民对自然界万物的一种分类方法,类似于西方的古希腊罗马人进行动物划分那样,将自然界的所有事物都分为两两对应,相互制约的五大类,称为五行——这是“五行”一词最早的含义。这种分类法逐渐演化成为了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框架和逻辑体系…… 这意味着,“五行”最早只是一种简单的分类标志,而非一种真实存在的物质形态(尽管后来这种分类标志逐渐物理化、实物化了) 这就好比现代科学中关于电荷的阴阳两极,它是一种区分标记,用于表示某种特定的移动电荷的存在状态,而并非是指真实的阴电阳电两种电荷存在形式的物体一样。
在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人们无法深入理解自然界的诸多现象,因此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用来解释自然界的种种奇奇怪怪的现象,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从高空落下而形成的雨,被描述为从天而降的女神的眼泪;打雷下雨被描述为雷公电母挥舞手中巨形电网打架发出的轰鸣;月亮周围那一大圈神秘的光环被描述为月宫中仙女们跳舞时脚下升起的那一圈光环…… 古人在观察自然界的时候总是习惯于用已经存在他们头脑中的固定模式去加以解释,如果解释不通就用神鬼来解释了——所以,“五行”就是这样被人为创造出来的一种简单归类标记。
——当然,这种简单归类也有其存在的现实依据:在古代交通不便,生产力量低下的情况下,人类社会的分工极其有限,绝大多数人都必须同时具备多种技能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因此人类对于自然的认知也只能是综合性的整体把握,无法像现代科技这样对自然界的千丝万缕的关系进行细分研究。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宏观上的五行划分法比之微观的细分研究法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实用价值,一直被延续了下来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