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五行属什么?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可能我说的不太准确,但是应该能解释清楚。 古人观天象、看云彩识别天气,发现一个现象,当有风的时候,云是流动的,而当没有风的时候,云也是停滞的。于是,古人就划分了“风向”这个概念,有风的叫做“风向”(现在叫做“风向标记”);无风的叫“风向”(现在的意思是指“空气运动的方向”)。
同样道理,我们现在的“风向”这个词,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而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出现的“风向”是一个表示静止状态的词语,用来形容植物的生长状态或者建筑物的状态。比如,唐代诗人李群玉《题道者居》诗:“一雨风潮满,千山火电明。草香花气暖,树静水声清。”这里的“山静”就是指山脉静止不动的状态。又比如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只听得飕的一声,那阵风过处,见黄巾阵已自混乱,黄巾军一个个面目俱惊,东倒西歪。”这里面的“山乱”就是比喻山峰的动荡不安的样子。
当然,古书里面也有把“山静”和“山乱”颠倒过来用的,比如唐·刘禹锡诗《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风清月朗人归后,渐解幽情动远思。”不过,这样的用法比较少。 而“农”字在古代汉语里有两种含义:一种指的是种地的农夫,另一种指的就是农作物。在现代汉语里,除了少数形容词如“农林牧副渔”中的“林”字以外,其他的“农”字基本上只有“种地”的意思了。所以,如果按古代的意思来理解,所有跟农业有关的行业都应该属于“五行”之中的“土行”。
然而,按照现代汉语的意思,这些行业就不属于“土行”了。因为“土”指的是“土壤”“土地”,而现代汉语里的“农”已经没了“种植”的意思,而是完全变成了“饲养”的同义词。现代汉语里的“农牧业”就相当于古汉语里面的“渔猎”。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汉字会出现这种自相矛盾的情况呢?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这是因为我国的汉字是形意文字,一个汉字往往代表着许多个不同的音节。随着语序的变化,同一个字经常会有好几个读音以及几个释义。比如我的姓名章“姚宇轩”,“宇”字有两个读音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房屋”,第二个意思是“宇宙”。“宇轩”读作yǔ xuān时,意思为“房屋中央的廊檐”;而念成yòu xuān时,则指“飞船在宇宙间飞行”。
而“农”也是这样,“农”读nóng时,指的是“耕种”;读nòng时,是指“饲养家畜”。因为“耕种”和“饲养”都属于“五德之土”,所以我们现在说“土行”也就包含了这两种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