葸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葸,难进也。从止,音昔。”古文字形,像一人站在门边不敢进去。本义是害怕,胆小。 《玉篇·女部》:“葸,怯也。” 清·段玉裁注:“今俗‘畏’字作‘葸’,非是。”“畏”的意思就是害怕、畏惧。比如《尚书·泰誓中》:“臣惧其往而匪还,胆敢诬罔天子。”孔安国传:“言此盗贼,恐其或往而不反。”
又如《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光与大臣俱排班立于庭中。”这个“排班而立”的“班”也是“畏”的意思——按古代的礼仪,皇帝出来的时候,文武百官要按品级排列成队,跪拜迎接。这就是“班”字的来源,“班”字本来写作“倝” ——《说文》:“班的,班直,行伍之兵列阵之总名也。从攴在干上,有所施为。”“干”通“竿”——行列之称曰“班”。所以后来“班”字又有了次序、级别等含义。
其实,“师”也是“班”的字形演变系列之一,比如古文字形的“师”,就像一把剑(或兵器)排在行伍之首;小篆字体的“師”,上面那一横其实就是表示军队行进时战旗的样子。 所以“师”有军队、老师的意思。 我们再看“葸”字,上面部分像一顶帽子,下面一部分像一只脚(或行伍之人),合起来意思就是戴着帽子(或者穿着衣服)脚踩着地(或者走在队伍里),这当然就有敬畏、谨慎的意思了。 关于“葸”字,还有个小故事。北宋时候有个叫黄朝林的进士,他中了进士后,别人都叫他“黄待制”(朝廷设置的各种制度,比如待诏、待问、待补等等,“制”就是皇帝下命令的意思)。但是有一次皇帝问他是什么官职,他一时脱口而出,说自己是“葸朝林”!把皇帝的耳朵都惊得差点掉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