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如何分五行?
一、汉字五行的来源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早采用天干地支纪年,以十天干为符号,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按顺序配合十干,每干取六支,干支相配,可组成60组不同的名称。其中“甲”、“丙”、“戊”、“庚”、“辛”、“癸”六干属阳;“乙”、“丁”、“己”、“壬”、“癸”六干属阴。由于10个天干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因此每个天干都对应着阴阳两种属性。 12地支分别代表着12个月的时间点,它们与10天干的结合,构成了60种不同的时间组合。在六十甲子表中,每一行各列的标记就是这一行第一个元素的标记。从表中的阳阴属性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规律:在一个时间点(一个时间周期)上阴多于阳或阳多于阴;而在一天之中则阳多于阴或阴多于阳。这种阴阳属性的变化规律就是我们所说的五行规律。如早晨5~7点是戊卯时,戊属土,卯属木,为土木相生的时辰,此时阴阳相对平衡;而中午11时至下午13时是戊午时辰,戊属土,午属火,为土旺的时间段,这时阳气最盛,阴气渐弱;再如夜23时至凌晨1时为壬子时,壬属水,子属水,为水木相生,此时阴气盛,阳气微。
二、汉字的五行归类法 我们把上述的五行规律应用到汉字上面,就得到了汉字的五行归类法。即先确定一个字的最末笔划(以简体字为准),如果是阳干、阳支,该字就属于阳,如“林”、“李”;如果是阴干、阴支,该字就属于阴,如“巫”、“玉”;如果是悬针,该字就属于中间清,如“苏”、“松”。然后按照以下规律判断它的五行:
三、汉字的五行化合 在日常的应用中我们常遇到几种汉字同时出现在一个名词、形容词中的情况,如“绿色植物”中的“绿”和“植物”;又如汉语中的“五金”、“五谷”等。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对这几个字进行五行化的处理。其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