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五行属什么?
在外交工作中,我们一般会用到“五行”的概念。比如将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五行”,将我国的少数民族划分成“五十六个民族”等等。那么什么是“五行”呢?它是如何划分的?又各代表了哪些国家或地区呢?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来源于《周易》,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后来,东汉著名的儒学大师郑玄在解读《尚书·洪范》时,引入了“五行”的概念,认为“木、火、土、金、水是生天生地之德”。这里的“木”代表仁德,“火”代表礼教,“土”代表忠恕,“金”代表智谋,“水”代表信义。 除了郑玄外,唐代的孔穎達也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过“五行”。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对“五行”的看法,即“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意思是木头具有舒展、生长的特性,因此属于“木”;而火焰具有炽热、向上的特点,故属于“火”;土壤可以种植庄稼,具有孕育万物的作用,因此属于“土”;金属可以锻造,具有变化的特点,因此属于“金”;流水滋润大地,具有流通的特性,因此属于“水”。
以上两种说法都是古人根据自然界的现象以及对事物的感官体验总结出来的。但实际上,“五行”并不是指五种具体的事物。因为“五行”概念的根本在于它们是一种阴阳五行之间的运动与转化关系。而这种关系是贯穿天地万物的。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属五行之一。
基于此,现代学者认为古代的“五行”实际上是今天的“五色”,即青、红、黄、白、黑。因为在色彩学中,这些颜色分别代表着青色(绿色)、红色、黄色、白色和黑色。并且,这五色也是中医诊断病色所依据的标准。 那么这种对应关系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古代帝王统一天下后需要制定一个象征自己统治权力的标志。于是,他们找到了五行这一概念,即按照“五行”生克的概念,权力最大的帝王应该使用最生的颜色作为标志,依次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