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火几楼?
五行说,只是中国古代阴阳家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抽象说明。它没有也不可能有现实意义上的科学根据。但古代中国人相信它是真实的而又充满智慧的哲学体系。因此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套理论显得有些荒诞不经是很正常的。 现代文明是建立在数理化生的近代科学基础上的。这种科学以可检验的实证作为自己认识世界的基础和根本原则。
然而现代文明也是基于一定的自然和社会前提的。这些前提之一就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比如地球是一个近球体,它的公转轨道是个椭圆,这就决定了太阳距离地球时远时近的变化规律。进而确定了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以及每天12小时早晚温差大的变化情况。又因为地球自转轴不是垂直于公转平面的,所以才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是由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特殊位置,才有了五行的木火金水土。它们分别对应了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而中间的两个季节(夏秋)被古人特别看重,认为它们是成长发育的季节因此属于阳明燥火之气,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个时候地表的温度最高,湿度最小,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强,动物处于繁殖期,生命在这个季节表现为阳气最足而阴气减弱。
既然四季可以对应五行,那么温度湿度和光线就可以进一步确定五行的旺相休囚了。这样就把原本很模糊的阴阳学说变成了可以测量的物理量,从而把看不见的阴阳转换变成了看得见的温度高低,光照强弱和干湿程度。 但这里还有疑问,比如说水生木,按照阴生阳长的道理,水应该是养料的提供方而应该是木的生长方向。然而实际却是火生土,而火又被水克。难道是水在土里养料供完了于是去烧木材产生热量供给给大地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循环?这看起来似乎更合理一些。可是这样五行之间的逻辑关系就乱了套了。其实这就是《黄帝内经》提到的“非水火不相能,山泽气相通”的缘故了,五行之间不仅是相生相克的关系,而且还有相须相使的作用。当相须相使的作用大于相制相克的时候,它们的循环路径就不一定是最合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