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吕这么意思?
这个问题我十年前想了很久,最近又重新琢磨了起来。 先引用一句《黄帝内经》中的话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里讲了一个问题,就是人要顺应自然,才能健康。如果做反了,就会生病。
那么什么是顺呢? 顺就是循着自然界的规律去做事,这个自然界包括外在环境和内在机能两个方面。 外在环境方面就是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春季生发,夏季炎热潮湿,秋季萧瑟干燥,冬季寒冷封藏。
在南方冬天没有暖气,很多人不适应这种气候转变,动不动感冒、发烧、咳嗽,这就是你不适应四时变化的体现,应该做的调整是减少户外活动,加强室内运动,多晒太阳多吃热食,这样身体才能逐渐适应。
在内机能上,要顺其自然,该升的升,该降的降,该出的出,该入的入。不能阻碍气机运作,否则疾病就来了。 那怎么做到这些呢?就需要调节我们身体的阴阳,阳指的是发散,阴指的是收敛。只有当人体处于一个收放自如的状态,机体才能运转正常。
所以,中医讲究阴阳平衡,这是从整体观念上对人的要求。 到了具体的问题解决层面,中医学就分出了阴阳两个大方向,也就是药物、针刺、艾灸、推拿、中药等等,这些治疗手段都是基于阴阳理论发展的。
凡是能让你身上阳气增加的,都属于阳药,比如人参、附子、肉桂;凡是能抑制体内阳气的,都属于阴药,如白芍、金银花、菊花。 所以五行的生克关系也就很好理解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一个循环,也是阴阳两个方向不断转换的过程。
五行还有一个特性叫“行”,它是可以流动的,是可以变的。所以在应用中我们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就像我们在河中划船一样,要根据水流的方向,随时调整划动船桨的顺序。只有这样,才能到达彼岸。如果一条道走到黑,不管河水是否逆流,都一味往前,恐怕就要搁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