頴五行属什么?
颖,汉字,读作yǐng ,本意是指植物的苞叶、花苞,引申义为“能挑拨使出,如箭在弦上”的意思。《说文》中解释:“颖,禾末也。”段玉裁注曰:“禾之穗,散而凡秀谓之颖。”又指人聪明,灵秀。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以阴阳五行的理论指导中医的诊断和治疗。现代中医学认为五行是指人体中的五脏(心、肺、脾、肝、肾)和季节的对应关系。
五行相生相克指的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关系。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原理适用于世间一切事物。古人用五行来比喻、描述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并以此作为认知世界的方式。 由于地球是不断转动的,时间是一维的;而我们处在宇宙中浩瀚的星空中,人类是渺小的,所以用五个有限的文字来表达无限的宇宙天地实在是一种无奈。
事实上,古人创制出五行学说来阐述世界的构造及其变化,带有极大的朴素客观的色彩。其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汉代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相害》中说道:“仁美雄强,五行之品。”这是将人的性情与五行相联系。宋儒胡安国在注释《论语·泰伯》中“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一句时也说:“阴阳之气,暖则为仁,寒则为礼。”
这里把人的性情分为二气,并把阴阳视为五行的延伸。明代大儒方孝孺在《孝经》“君子之心,常坦夷。浩然之气,不可屈伸。”则直接把君子的道德准则比附于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