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五行属什么?

杜新月杜新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中有“歃”无“啜”。许慎认为“歃,薄言也。从血,声。十谒切。”“薄言”就是絮叨的意思。“涉”是蹚水过河;“歃”是细水长流地说话;“啜”则是喝。 到了东汉,蔡邕在《尚书》的注中引入了古越语读若的注音方式,用现代语言学来说,就是在字音上加注一个近似发音的拼音。他用“撮、插、插、乍“来给”歃“注音(”插“有不同读音,这里用来表示同一个字多个读音的现象)。

三国时期吴国的人注释《春秋》时引入了反切的注音方式,即取两字相切而得韵母,再结合上汉字书写特点而得声调。唐徐坚等编撰《初学记》时引入了反切的方式,并成为唐代之后的法定注音方式。

这时出现了一种新的声音现象,就是入声的消失。入声是很特别的,它是汉语声调里一种短促的声音,带有明显的塞音特征。这个音在普通话和其他多数方言里都消失了,而在一些南方方言里还有残留。

“撤”字今天读作chà,即是入声字,说明它原来有入声。“歃”在今天普通话里shà,也是入声字,说明它原有此音。那么原来的“啜”字应该是浊音塞尾,即chò。

现在来看“啜”字的情况。“啜”在古代有浊音chò和清音sò两个读音。到了宋代,这个词的读音已完全变为清音suo。元明时代杂剧中有“我则索(应作“辍”)着这壶醇酒儿把亲哥待”。这里的“我则索(应作“辍”)”就是说“我只好”。可见“啜”的这个读音一直延续到明代。 但到了清代,情况发生了变化。《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淫词笑传艳曲,设谜语惊遇仙姿”中有“那边贾母还闹个不了,叫薛宝钗两个人抬着洋泥枕头往那里去歇息”,“闹个不了”的“闹”就是“吵”的意思,“闹个不了”等于白话文的“吵死了”。这个读音的“闹”字,在今天的普通话里写作“nào”。

那么“啜”在清代变成了nào。为什么?因为“凑”字的读音发生了演变。“凑”原本读còu(三声),到了清代变成zǒu(四声)。“凑”变“走”,是因为在口语里常以“zōu”代“còu”。比如“凑热闹”说的本来就是“zōu rè nɑo”。又因为“凑“与”醉“同音,所以”凑“字多了个俗字”醉“,即今之”zuì“。这个字在小说中常常出现在人名里,如《水浒传》中的高太尉“讳哲”,《金瓶梅》里的“李桂姐儿”。

这种字多的现象,我们一般叫作繁简异形。这样的例子在古籍中很常见,像李清照的词“寻寻觅觅”,“觅”是“mò”;辛弃疾的词“旧茶新酒”,“茶”是“chá”。这些字都是后来字形简化了或者字体改造了所致。 “酒”字的字形的简化比较特别,它在南宋时已简化成“酉”加“卒”(或“末”)的结构,到了元代出现了“左耳旁”,到了明代就有了今天的样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