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层五行属什么?
在《黄帝内经》中,对“天”的定义是:“高不过三丈,厚不过三尺”,而《周礼·考工记》中也记载了古代宫室的高度标准都是“国宅三百步”。可见,古人在建造房屋时,是非常讲究高度的。那么再回到这个问题上来,22层楼房,50米的高度,符合古人说的“天人合一、尊天重地”的哲学思想吗? 答案是肯定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朝统一天下后,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时,都采用了“上覆文板,旁施槛楯”的结构方式,也就是在顶部盖木板,四周设栏杆或栏干,这样的建筑高度比现在的楼房要低很多,大概相当于现在3-4层的楼房,与古人提倡的人居尺度基本相符。汉代董仲舒提出“尊卑大小之差,既明矣,则天地之位,上下之分,可立而定也”,把天在上、地在下的空间模式明确化了;后来儒家经典《礼记•中庸》也说,“如天之无不帱(覆盖),如地之无不载”……
从秦汉至今,中国古人都是生活在“天在下,地在上面”的空间模式里。那么50米的房子高度,也就符合这种“天在上”的哲学理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