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字五行属什么?
“焚”字的五行属性是火,这个结论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的,因为多数人凭肉眼或者现代的词典都可以直接得到答案;但若追究起来,这个结论却是错的,原因如下: 1、《说文》:“焚,烧也。从火,藩声。凡焚之属皆从焚。”段玉裁注曰:“凡草木之可烧者,皆曰焚。”可见所谓“焚烧”是指用火烧草木,那么这样的焚烧必然是在野外进行。
2、《康熙字典》释义:“【午集中】【火字部】 · 焚 · 音フㄣ。”引《庄子·秋水篇》“夫火烈可以燎山”唐陆德明释文:“郑作焚。”又引《汉书·霍光传》“光遣画工图形上方,及诸罪人于地下。先画地,以泥水而焚之。”这里的“焚”显然是用火烤的意思(东汉的许慎也说“焚,灼也”)——这种用法显然与草木无关。
3、“焚”本义为烧,但它还有另一个重要义项——“燔祭”(《礼记·月令》),即把牲肉架在柴火上烧烤,然后再取下来献给神灵。这种祭祀形式当然是皇室贵族们才有资格举行的,因此上古时期的“焚”字形象也反映了它的这一含义:上部的“火”像燃烧着的柴火;下部的“藩”像一个架子,上面插着三根燃着的香。整个字生动地描绘了祭祀时那热烈而又虔诚的景象。
4、关于“焚”字的字形演变如下:(以上据网上资料绘制) 从金文的字形可以看出,“焚”字上半部分原是一幅燃烧的火焰状图案;到了小篆阶段,这团火焰被细笔化为三条相叠的“灬”(四点底,表示火焰),而“灬”又是“火”的字形。隶书承继了小篆的写法,楷书则改变了小篆的一撇,变成了今天的写法。
综上所见,“焚”的本意既不是火,也不是草,它最初的含义是与祭祀有关的“燔祭”(见上)。不过,由于人类最早的祭祀往往采用烟火熏烤的方式来打动神明,所以“燔祭”的概念一旦形成并流传后世,人们自然会用类似“燔祭”的做法去解释所有带“焚”的形容词,如“焚膏继晷”中的“焚”就是火烧蜡烛、灯火通明的意思,再如“焚琴煮鹤”“焚眉煎鬓”的“焚”都是火烧、烫的意思。
这样,随着“焚”用在不同语境中且必须通过人们的语言或文字描述才能表达出它的确切含义,而这个最合适的描述又刚好是与“燔祭”相关的,于是“燔祭”这个词便成了“焚”字的最恰当的解释。这就是我所说的“以讹传讹”的原因所在——因为人们对“焚”的理解发生了错位,所以越往后解释越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