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为如何分五行?
五行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人们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划分成阴阳两类,并用这两个概念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认为所有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阴阳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并且是相互依存的。 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世界上有很多事物都是阴阳共生的,因此就用阴阳这两个字再分别加一个字来表示更加细化的意思,比如用“阴”和“阳”两个字组合起来表示阳光下的物体,而在晚上就变为“阴”。就这样,在“阴阳”的基础上又派生出“阴阳者”、“阴阳家”等词语。 当人们对文字的表述需要更精确的时候,就会采用这种细化的方式,而五行就是这样产生的。 那么五行到底是怎么得出来的呢?这还要从太阳系的行星说起。
古代天文学没有现代这么发达,人们无法区分恒星与行星的区别,所以就把肉眼可见的行星和恒星通通称之为“星”。这样,在观测星空时,如果发现某颗星星在某个方向上有一个阴影,那么就说明可能有行星经过了该位置。 根据这种原理,人们发现了木星的四个卫星(现在知道的有七个),以及土星的环和许多卫星,还发现了火星和地球的两颗卫星。
不过这些都不是五行中的行,而是四行或者三行。因为土星有环,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所以古人便把两个“一”合在一起,作为土行的标志;水星太过靠近太阳了,无法观察到是否有卫星,所以就没有水行了;而金星有两大卫星,就用“金”字下面的“大”字加一个“二”表示其两,作为金的象征;火星只有一颗卫星,就以“火”字的下方加个“一”代表其少,即成为火的符号;最后,以“木”字表示木头,当然这里并不是指我们现在的“木材”的概念,而是一种泛指,毕竟那时候还没出现“树”这个汉字。
随着对木星的观察越来越细致,人们发现它的一些特性会在一定的时间循环,于是便给木星设置了五个运行位置,也就是“五行”——“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互相转化,彼此相生相克。 这就是五行的来源,其实质就是根据天文观察得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