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的五行属什么?

敖志文敖志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黄帝内经》中,对五行属性的描述大多来源于五行的特性或事物的用途,“水曰润下”、“火曰炎上”、“金曰从革”、“木曰曲直”、“土爰稼穑”,只有“大壮卦”一条来自易经,还是特例。《尚书·洪范》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是中国最古老的记载,和我们现在的五行理论已经完全不同了。

中医古籍中对于五行的描述也多来自于五行之性或者五行的用途,比如《素问·五常政大论》“夫五味入口,各有其化……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素问·金匮真言论》“所以言五脏者,以其本位;所谓六腑者,蓄积也。五脏者,亦器也。”可见五行属性在古代是来自于物类或者事类的属性而不是现在这样来自于十干。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古人说五行属性是什么就是什么的话,我举出很多反例说明它不是,古人岂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不然,古人讨论的是事物的五行属性,而我们讨论的是五行的五行属性——即“五行相生相克”中的五行属性。这个问题就简单多了,只要知道一个道理就行——“五行相生相克”是对应着“阴阳消长变化”来的,而阴阳的变化是不讲究属性的,它只讲究事物内部的阴阳状况(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和事物间的阴阳关系(远阳近阴)。于是我们就可以给五行下一个定义了: 五行,是指自然界五种元素性质的理论。它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分为金、木、水、火、土等五种基本元素,这五种元素相互生发、相互制约,由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

这个定义里提到了阴阳,但没有提到五行属性,因为这个定义强调的是五种元素的相对位置,没有涉及它们之间的绝对关系(距离),因此五行属性在这里就不成立了。只有在“五行相生相克”的环境中,五行属性才能成立并发挥作用。 所以问题就转化成了如何解决“五行相生相克”与“阴阳消长变化”的关系问题了。其实这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矛盾,如果我们硬要把五行属性加到一切事物身上,那必然是错的,因为“远阳近阴”的道理是不会改变的,我们只能把五行当成一种运动的形态来理解而非一种固定的实体存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