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己五行是什么?
五行,在古典文献中,它被描述为“五者之行”或“五行之道”。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天地之间被阴阳划分成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各有一个代表色和代表脏,这五个部分互相联系,构成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五行不仅是五种元素,而且是一系列元素之间的动态变化。 这种观点可以用天干地支的循环来表示。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了六十个组合,叫作干支纪年法。
人们用干支纪年时,每六年一个轮回。例如2016年是丙申年,那么6年前的丙午年就是2010年,而再往前推的丙辰年则是2006年了。 而干支纪日的法则则更为复杂些。
古人把每一天分为早晨、中午和傍晚三个时段,每个时段分别用甲、乙、丙表示。这就是“时辰”的由来。 每一天也各有阴阳之分: 子午卯酉四个时晨属阳,称为“四正”; 寅申巳亥四个时晨属阴,称为“四维”。 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因此甲木代表东方,属于阳气始生。
根据阴阳五行理论,自然界的事物可以分为阴阳两面。 当阳光照射到地面的那一刻起,甲木就变成了乙木。所以,乙木就代表了草木。 这样,一天就被分成了八个时间段,每一个时间段都有它们的名字,分别是: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 这八个字循环往复,构成了一天的全部过程。
一个月由这四个节气组成,每一节气有十五天。 农历每个月的第一天的干支是不同的。而在同一节气内,每天都有相同的干支。
比如立秋节气的第一天是公历8月7日,这一天为甲辰日,从这一天起正式进入立秋节气,直到次日即8月8日,才进入处暑节气。在这一节气内,无论哪天,都是“庚辰日”。 这样,一年就有六个阶段,用六个汉字表示,即是: 立春、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 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也就是大寒节气之后,天气逐渐回暖,大地开始解冻。根据五行配四季的原理,此时应该属水,且是寒水。 水要流动起来才能发挥作用。当温度开始回升,冰开始融化,这时候的癸水是活泼的,就像泉水一样奔涌不息。所以,癸水是柔顺中带有顽强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