朅字五行属什么?
“朅”字五行属木,音同“切”(Qie)。 《说文》注:朅,乾也。从干,音切。汉王莽时增海、朔二州。后人以为字。 《玉篇》注:朅,去声。壮貌。《韩非子·五蠹》:“儒以诗书礼乐法相饰。”又:“楚庄王使公子弃疾帅师伐陈,诛其君。”亦作“切”。 《集韵》注:切,去声。姓。见《史记》。
“切”字的本义是刺的读音,引申指用刀、剑等利器刺击或割裂,再引申指用言语激烈地指责。由用刀、剑等利器切割引申指切割下来的,又引申指割裂、分离的东西。 由切割下来引申指割下来的草,再引申特指割下的韭菜。由于韭菜又名“刀刀菜”“割菜”;由切割引申指用刀削,由此引申指用刀斧砍伐,还引申指像刀一样锐利。 由于古时人们把一切尖锐的事物都归到“刀”这一类中,所以“切”就引申出“像刀一样尖细”的意思。 “切”还进一步引申指像刀刃那样微曲。 “切”还有另一层意思是指用刀、剑等利器杀。
关于“切”的出处,元·马臻《开宗明义诗》自注曰:“‘切’字,古人只用作‘刻’解。《庄子·秋水》篇曰:‘左右弹之,革车二百。’注云:‘切,斩也。’” 元·马臻《开宗明义诗·序》也说:“‘切’者,‘刻’之意。故古人只言‘刻’,不言‘切’。” 可见,古人所谓的“切”字多指用刀、剑等利器杀,与“刻”的意思差不多。不过,现在许多字典都标出“切”的偏旁为“七”,而“七”在古代其实是表示剪子的象形文字,即下图中的⑦。现代不少学者主张取消“七”这个偏旁,这样,简化字“切”和繁体字“切”的写法都一样了。至于为什么要采用简化的字体,主要是为了印刷方便,因为繁体字在排版时要空格两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