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五行什么意思?
在现在,许多人对于五行还是一知半解的,有人以为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有人以为五行就是相生相克的五个阶段…… 其实都不是!今天我来给大家谈谈什么是五行。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五大类物质的每一次运动变化都有其特有的形象和规律,这就是“行”的意义。
金形——金质物体(如金属器具)的形状。有棱角,主方行。 木形——树木、竹子的形状。有纹理,主曲直。 水形——水流、冰的形状。能弯曲,主圆曲。 火形——火炬、火花、火焰的形状。尖而锐利,主上升。 土形——土块、砖头、大地的形状。扁平宽厚,主长盛不衰。 在古代,这五行是被赋予特殊意义的,它们被看作是五种具有灵魂属性的物质。
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中万物的形态变化,将它们抽象出来,赋予了五行以灵魂属性。五行也被用于指导人的生活,中医看病就讲求‘望闻问切’,其中‘望’就包括了看人的肤色、体型等外部特征,而‘闻’就包括听病人的说话声调、呼吸声音等进行判断。
当然,这种判断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积累,比如你看到一个人很‘上火’,脸发红,嘴里起泡,那就是火多,要控制脾气;你看到一个人生病了,无精打采,不爱吃饭,舌头边缘有锯齿,那就是土虚了,需要多吃甜食…… 这种常识是我们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阴阳五行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得来的,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只有在生活中细心体会才能渐渐掌握。
墨五行中五墨指,淡墨,浓墨,泼墨,焦墨,宿墨。五笔指,勾,皴,点,染,擦。
墨法的最早阐述是南北朝的王微在他的《拾遗录》中所说的“运墨而五色生”。墨法的基本法则是用笔使墨,笔为墨之帅,墨为笔之充。没有笔力的墨是死墨、顽墨,没有墨法的笔是空笔、弱笔。笔和墨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在笔法、墨法中笔法是第一位的。笔法不精到,墨法无由生发。所以赵翼说得更为明确“故善书者必善用笔,尤善用墨。”石涛所说的:“墨法,点也,染也,破也,积也,泼也,渲也,蘸也,烘也,立也,以水分浓淡而互用,更须点时用点,染时用染,破时用破…,此所谓水破墨,墨破水也。”是说的用笔使墨的变化和原则。
所谓“五色”,并不是自然界五种色彩的名称。而是指“浓、淡、干、湿、黑”。王绂在《书画传习录》中所说“凡用墨先用淡墨,浓墨次之,然后以焦墨润其点,以淡墨破其痕,以浓墨醒其神,自然超出墨外,而墨气生矣。若从黑起手,则入冥暗,而墨气死矣,笔意索然也。”这种技法,既是对王微的“运墨五色生”的发挥,也是对董源“用淡墨长披麻”之披麻皴法的沿袭。
“五色”是由墨的浓淡、干湿、清焦诸变化构成的,它与施朱运赭的“五彩”(红、黄、蓝、白、黑)是两种不同的设色方法。“五色”是由质的色,是根据中国绘画和中国哲学中以黑代色的原理推演出来的。如画论中有“青绿,以质为上”之说;和“水墨,以笔为宗”之论。
山水画用墨的“五色”之说,虽始于王微,但真正实践这一理论的却是唐代王洽,“凡下笔轻拂有余,自云非拂而轻,非染而厚,非破而清,非立而黑,此自然之墨华也。后人论王洽画云:“墨纵而山水之气韵出,墨节而树木之枝斡生”。王洽所画山水树石,完全用“五色”构成。王洽的“泼墨法”,为后世历代绘画大师所采用和发展,直至明、清达到更高的水平。“五色”是古代画家在长期实践中反复总结出来的成果,也是画家的实践经验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