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火多的是?
“五行”最早见于卜商著作《春秋》“序”当中,“五行者,乃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季土也。”“五行”被引入道家思想后,被赋予了很多含义,到了战国后期,阴阳家们提出了“五星”(木星、火星、金星、水星、土星)的概念,认为五行的顺序是“木一、火二、土三、金四、水五”。 秦汉之际,五行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木一、火二、土三,金四、水五”变成了“木二、火三、土四、金五、水一”。 可见五行中最多的是属火的,这是因为夏天是阳气最盛的季节,自然属性属火的元素是最多的。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与古人对于宇宙的感知有关联,中医讲究天人合一,认为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阴阳之间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在医学中用“寸”来表示,我们把手平伸开,食指和中指中间的缝隙就是“一寸”,而中医把脉的时候,大夫的手指放在腕关节处,“两寸”之间的距离就是“三寸”。 “上工治未病”,养生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当身体有一些不舒服的时候,只要及时调养,就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这种状态就叫“治未病”。而一旦身体有病灶了,症状明显,这就是“治已病”。那么为什么要强调“治未病”呢?这是由于五脏之中,心脏最重要,它是君主之官,主宰着全身的生理功能,其他四个脏器的生理活动都要受它的支配和调节。
心主血脉,又主人身之气,气能行血,又能养心,人的气血是靠心的搏动才实现的,也就是说,心有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如果心气不足,推动不了血的运行,就会“气滞血瘀”,身体就会出问题;其次心火旺盛,也会“灼伤营血”,导致血流加速,造成“血热妄行”,出现流鼻血或牙龈出血的情况。 所以说,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养心”,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因为“悲愤伤肝”,“大喜伤心”,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要做到“养心神”,心神宁静,有利于各脏腑功能的协调配合,否则,“心神不宁”,五脏六腑都得不到很好的休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