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五行到底属什么?

全毅植全毅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根据《尔雅》解释: “湿”者,言其濡湿、浸渍也;“热”者,言其蒸郁、化炎也……故凡具温热性质之物,或温里祛寒,或芳香开窍,以之治疗寒邪侵袭所致的病证,谓之热因热用。 《素问》中亦提到: “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可见,在古书当中,对于如何治病,是有“热药”和“寒药”一说的。

其次,我们来看“温病”与“暑病”。 《内经》中有“先夏至日者为病温”,有“温病发热”,还有“五月阳气隆盛,疾病多发于热”等记载,可见,古时之人认为的温病,是带有明显季节性的,与现在所说“温病”的概念是不同的(春秋二季多发属于常识性误解)。再者,从张仲景创立“五苓散”主治“太阳中风,其症若何”,到孙思邈《千金方》中称此方为“蓄水之气分主药”,再到近代朱良春先生提出“五苓散治小便不利”,我们可以明确看到,“温病”在古代主要是作为外科病看待的。 另外需要提一下的是,在汉代以前,我们的祖先是不吃肉的,也就是说“食肉”在古代是被视为一种“病”的,这种病叫做“食癖”,类似于现在的“厌食”或者“偏食”。古代医学文献提到的“生冷”,主要就是指水果蔬菜之类的食物,肉类是很受欢迎的“热食”,所以吃肉不会引起“生冷”,也不会导致“伤热”。 综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古人没有现代这样的恒温空调设备,无法像我们一样随心所欲地“冬暖夏凉”,再加上中医理论对于外感病因的认识存在明显的季节特征,在没有其他现代卫生设备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依从天时,顺应四时,通过调整自身状态来避免生病。在这种情况下,“冷热”似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该出汗的时候你捂着,反而不容易生病;不该出汗的时候就吹冷风,反而容易生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