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行业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与古代哲学有紧密的联系。古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元素构成或形成的,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循环往复,如环无端。 五行学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但此说的完整论述则始自于《周礼·春官·大宗伯》的记载;“大宗伯之职……以祭祀五祀:一曰司命,主寿;二曰司空,主财;三曰水土,主服;四曰风雷,主刑;五曰山岳,主畜。”这里的水土即指大地,主服的意思是说水土盛而草木蕃;风雷指气候,主刑是说气候失常则万物受刑罚,比如阴雨连绵则庄稼生病害。山岳指土地,主畜是指土地能生养万物,其中也包含了对动物的控制和调驯(《周礼》的五行中,土居中央,被尊为至尊)。
五行中的“行”字,古文字形表意为道路,又引申为运动。因此五行就是五种事物的运动形态或者说是五种物质在人体阴阳消长变化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在现代科学中,这种运动状态可以用经络学和人体信息学的理论来加以描述。
人体是一个小天地,人体内有小河山川,也有风云雨雾,但是体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是被时刻监视和控制着的,否则疾病就会发生。 五行学说说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行变化。这好比是自然界中五个兄弟在走迷宫,虽然道路不同,但最终要走向终点站——终点站代表着生命的终结,也就是死亡。
这五个兄弟中,有主升的,有主降的,有左右走的,还有来回跑的。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个动态的群体,这个群体的动向决定并影响着体内的环境变化和疾病的产生。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五脏对应着五行,而且每一脏都兼有其它四个脏的部分功能,所以五行的相生相克就用在了五脏之间的关系上。
肝属木,喜条达,恶抑郁,肝胆互为表里,因此有“肝郁”一说;心火温煦脾土,脾土又助养心火,二者互为主客;肺金清肃下行,制肝木之上炎;肾水上济心火,防心火之上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有“土实”之说。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发现单凭针灸或者药材的作用效果往往不能令自己完全康复,于是逐渐将目光集中到了其他方面的影响上,最终形成了五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