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的原理与来源?

咸子栋咸子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好,其实五行就是我国古代基础哲学中对于世界本原的一种描述方式——五种物质或者说是元素。它和西方古典哲学中的“四元素说”或者说“四大元素”相当。 所谓的金木水火土,实际上是指四种不同的元素,或者说是四种不同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这实际上是世界上许多古老文明所承认的宇宙起源的四大元素说,比如古希腊的古罗马神话中就有四大元素的说法。而我国虽然有了五行(四元素)的说法却并没有像西方那样发展出系统的关于元素的学说。于是五行只是简单被当作一种描述世界的元素而已,它的性质就像数学中的整数一样,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具体的某种东西。这样,在理论上我们就可以把金木水火土看作是构成宇宙的物质了。 另外五行之间的相克相刑也是符合现代科学的,比如克就是制约、控制的意思,它是说五行之间存在着一种制约的力量,这种力量指导着宇宙的演化,也就是说五行相生相克的顺序正是宇宙演化的进程的写照!

比如说水木相生,但是水多克火,这是不是说先有水然后才有木呢?非也非也。是说在有机界的演化中水最先出现,然后在有机界中最初的出现的是木,因为木是由水生成的。 再说金克木,是不是说金属可以砍伐树木呢?非也非也。是说金属在化学上能够置换出有机酸中的氢离子从而使植物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的作用。

祝金来祝金来优质答主

五行的来源一般认为有两个:一是五方(东、南、西、北、中)的来源;一是五材(木、火、土、金、水)的来源。这两种来源,都是人们接触客观事物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的。五行的理论,是人们经过综合分析的结果。

关于五行与五方的来源,在《吕氏春秋·应同》中有比较详细的叙述。春秋时期,人们以极星的位置来确定方位,并以南、北、东、西、中为五个特殊方位。古人南面受事,因而以南面为前,北为后,左右为左、右,自己所处之地为中。人们在以五方扩大应用于自然界时,把五方说成是万物所终极的地方。所谓“天有五行,行有五声,声有五味,味有五色,色有五章,都有五数”。这种以五方概括、归类万事万物的方法,就是五行的原理。比如,南方配火,其声徵,其味苦,其色赤,其臭腥,其数二;再比如西方配金,其声商,其味辛,其色白,其臭腥,其数四。这种以五方配行的方法与下文所说的以五材配行的方法有所侧重,前者主要用来说明宇宙万事万物的纲目,后者主要用于说明宇宙事物的运动变化。两者结合起来,成为五行完整的思想体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