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水为财金为什么?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古代先贤定义了“五行的属性”,但是并没有定义“五行生克的次序”。所以后人就有意无意地混淆了二者的概念。 例如《五行大义》明确说了 “木者,活分之物,故曰阳。火者,明亮温暖,故曰阴。土者,阴阳和合,故曰中和。金者,缄默无声,遇火始熔,故曰阴中之阳。水者,寒浊下流,遇土始止,故曰阳中之阴。(此段引自《五行大义》)”
显然,这里所说的阴阳是中性的,与五行的属性一样没有区分。 而《黄帝内经》中则明确提出了“阳明居中,气流不息,太阴、少阳相蒸,少阴、厥阴不运,则积水矣。” 这里的阴阳显然是偏性的,即阳气过盛而阴气不足,或者阴气过盛而阳气不足。这种病态的模式当然是后天形成的。
当人们谈到某种疾病的病因时会说“这是由于阴阳失衡导致的”——此时所谓的阴阳必然是带有病理意义的。 当然,如果仅仅只有阴阳的病理意义还不能把“金水相生”解释清楚——因为中医里还有其他相生相克的关系存在着。所以,还需要引入另一个因素。
中医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的。其中关系最密切的是“经络”;其次就是“脏腑”了。 虽然五脏之中有阴阳之别。如《素问·阴阳别论》中说 “五脏阴阳,何谓别论?凡阴阳之要,当需调适,失之则乱,辨之则清。……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左右上下,随其所在,之处,其道乃行,此之谓也。” 但是每个脏腑又有其独特的作用。在分析一个脏腑的功能的时候既要考虑它的阳性功能也要考虑它的阴性功能,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出偏差。
比如肾,肾主水,司膀胱的开合,这就决定了它具有阴性功能。而肾又主骨生髓,通脑,这就是阳性作用。 所以不能单纯地把金水相生的含义理解为肾阴滋育肺金,因为这样会忽略肾的其他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