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几个城门?
老北京的城墙,在外城有九个门(东西南北四个正门和这四个门的两个旁门),在内城有七个门(内城的七座城门是承恩、广生、宣武、正阳、崇文、安定和德胜),而在皇城则有八座城门(皇城的八座城门就是现在中南海及人民大会堂一带的南门、东西三门以及北边的玄武门了)。至于北京城的正西门,则是在现在的西四十字路口往西约1公里多的地方,这是明朝初年在元大都遗址上修建的,当时元大都的西城垣在今鼓楼向西大约2公里的地方,这个门就是当时元大都在京城的正西门——顺承门;而到了明永乐年间重筑北京城的时候,因为要避开水患,所以把都城西迁至今天的地方,同时把水患严重的顺承门外的一带区域全部挖掉了,变成了今天的积水潭和东直门内大街以南的地区。所以北京人的“赶东不赶西”这句话是有出处的……
不过,现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北京有这么多的城门了。 因为现代北京已经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城墙”了。 明正统七年(1442)十月,工部尚书李秉因土木之变而被削职为民时,曾感慨地说:“吾乡失守,吾父忧危,今幸脱难,还家何迟!”他所说的“乡失守”,即是指外城被蒙古人攻破之事。这年九月,蒙古也先太师率领的大军攻打北京西北的沙河,因明军守备严密,蒙古兵无法得手,便在城外烧杀抢掠了一通后退出。十月,蒙古兵再次围攻北京西北的昌平州,又被明军击退。但是,蒙古兵的这次进扰也给北京造成了很大危害:外城的一些民居被烧,百姓死伤众多。
为了加强北京的外围防御,明英宗命在京诸军的神机营进驻南苑,将所率亲军中的精兵分五番轮值,每番三千人,昼夜巡逻,防范蒙古骑兵的突袭。 南苑是金代北京城的东南角,这里原是一片水泊,金章宗完颜璟在这里设置钓鱼坛,因而又称钓鱼湾。元朝建都北京后,在这里建有离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