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冉五行属什么?
1.从字义看,“梦”的本义是睡眠中产生幻觉、做出各种幻像和怪异行为(《说文》);而“冉”则指“单丝反复叠起”的状态[7](P496-502),其形象正是由一单丝不断缠绕而成的无数细丝组成的线条图(见下右图)。由此观之,“梦冉”似乎在暗示着某种重复或持续的现象。
2.进一步考察可知,古代甲骨文中已有“梦”字与“冉”字,且字形相近。其中,“梦”字的金文作 ,为会意字,上形取意于人,下形取意为寝卧之状(此据白川静之说,参见杨厚涛等译注《汉字字源字典》第360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版)。可见,该字形正象人在梦中行走之形状也似人“日往则暮”的运动轨迹,故许慎云“梦,往也”(《说文·夕部》)。再参照段玉裁注所说,则又谓“梦者,寐而有觉也”(同前书)。古人在解释“梦”的本义时,其实已经暗含了此字所寓有的动宾关系。至于这个动词是什么?笔者以为当是运动的意思。因为人只有在运动的过程中才可能产生幻觉、做怪梦。根据李学勤的研究,此字金文象一人自头至足在屋内来回走的样子[8],这正是人在床上辗转反侧于睡与醒之间时的动作姿态(如图左)。
与此同时,“冉”在金文的写法则有 和 两种,均系对初字“冉”的变形处理以突出笔画中某一部分的特征而成,如上图中的 即是由 的上半部分演化而来的, 则是由 的中间部分变化而来。这两个形体均为会意字,分别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单丝缠结的不同形态的认知程度。具体而言,前者突出了缠绕过程中丝线的一圈一圈的变化景象,因此可以视为缠住之后呈现出的螺旋式状态(如下图左);而后者除了突出丝线的回折现象之外,还强调了它向四周辐射展开的过程——正如人的头发一样,一根根向外散开去,形成了多股并发的样子。由此可见古人对此类物象观察入微、细致入微的写实态度以及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此外还需要一提的是,上述两幅图形虽然看起来颇为相似,但实则存在较大区别。首先表现在二者间缺少一条明显的分割线上来将其分成两部分;再者就是上方的横线与下方的两竖线并非完全平行而是有一定角度倾斜,这种细微差别对于研究当时汉字书写习惯来说可谓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详见下图)。
笔者认为梦冉二字在表达含义时应当是存在着一定联系的:其一,“梦"乃行之意;其二.两者均含有运动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