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是什么五行?
一、《尚书》中有“五行”,是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的运动。 “若火作炎,不可灭止;若金作坚,不可废断;若水土杂,不可疏理;若木始萌,可伐不困;若草木荣美,不可斩戮。” 这五行的运动产生了四季、产生了万物生息的过程,与天地人相参而建立了礼制。 二、“五行”概念的延伸 《左传·昭公二十年》有载: 齐侯至自田,非礼也。诸侯不越国土以奉王命,君能够越国之境去狩猎吗?”
孔子说: “先君周公制礼乐者,为异姓相亲相爱,同姓相睦相助。 祭祀用牛,猪羊则是小宗使用,大宗没有资格杀牲食用,现在天子巡守则诸侯陪同,这不符合礼啊! ” 鲁昭公二十年来到齐国打猎,这是不合礼制的。 诸侯不应该越过自己的土地来接受天子的命令,你现在却越过了本国到别的国家来了,这不是不遵从周王朝的制度了吗? “
三、孔门“五行”论 《论语·雍也》篇中子贡对孔子说: 孔夫子您要施行什么教化呢? 是让老百姓畏敬你呢还是亲近你呢? 如果是要亲近你的话就只要行仁就可以啦~ 如果要让百姓敬畏你那就得修德行啦~ 孔夫子听后说: 你说的这些我都没有啊~ 我只是常常做呀,做到‘忠’而已了….所以人们才经常说我‘知仁’吧…… 然后接着又说了一通关于仁的话... 四、《中庸》中的“五行”之德
1. 智 是非不能乱; 2. 仁 不欺为义; 3. 勇 有不畏之心; 4. 严 有不骄之色; 5. 惠 和厚以居之(慈惠)。 五、程颐在《程氏易传·系辞上》中提到: 刚柔者阴阳之象,仁义者圣人之所结而成也。 天道之大者,五常之本,阴阳之道也; 而造化生人生物之端,五帝三代之治皆天道也⋯⋯ 六、朱熹注解说: 仁与义,礼与智,诚与恕,正是圣人相传之要道,如丹药一样。 ——《朱子语类》卷九十七.性理下
七、王阳明在《孟子·尽心上》中说: “五行,是圣人用来观察世道的。 什么是五行? 心谓之仁,眼是心之视,耳是心之听,鼻子是心的嗅觉,舌是心之味,身体是心的动使。 所以君子一定要尽心于他的本性当中这五个地方才能称为完人哦~” 在阳明眼里“心与物”是一体的,所以他在论述知行合一的时候也是从心与物的两个方面来说明的,这里就不多解释了。 我们只看看他对于这五德的解释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