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字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曰:“焉,语词。从反女。凡焉之属皆从焉”。 段玉裁注:此与乎、云尔、耳矣之类同义。 清代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阳部》曰: “焉,语助辞。古谓之於思,言其语之缓也。又于虔切。助语辞,读若爰。今人作语助用安字,误也。周礼士一焉舞。注:焉,乃也。诗唐风蟋蟀篇有君子殆庶几兮一焉如之何。传:焉,语辞。又楚师至鄢矣二焉。传:焉,乃也。礼记曲礼下天子适诸侯曰予一朝焉而见九卿。疏:於思者,於音乌,斯亦声转。 ” 许慎和朱骏声的观点基本一致,即“爲語詞”。
现代汉语中,作为副词的焉,通常用来表示语气或指代事物,相当于“哪”“怎么”“哪里”等,如: “然则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由徐公谓吾君既美,而岳大夫又盛称徐公之善,不焉信哉!”(《邹忌讽齐威王纳谏》)“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然而臣受地于魏氏,愿终守之而已。不敢请其厚,原赐号怀君。(《邹忌讽齐王纳谏》)” 此外还有用作句末语助词的情况,例如:“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然则焉往?(《愚公移山》)’”“虎见之大愕然,以为神,欲死遂却行伏焉。(《韩非子·说林上》)" 以上两种情况,均表疑问语气及指代作用。
根据甲骨卜辞可知,殷商时期,“焉”字常用于动词之后,作“于是”“于此”“于此处”讲(参看孙亚冰著《商金文字典》第665页),此时“焉”为代词兼介词。西周金文中这种用法仍在沿用,但出现频率不高,而且大多出现在先秦儒家典籍之中。
“焉”在甲骨文到金文的这段时间内,主要是一个动词性词素,其后往往带宾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即是“……着呢”“干这个去”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相当于英语中的被动语态。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