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子属什么?
“五”的本意是“五帝”,代表五位帝王,而“行”就是各行其是的意思。 那么为什么用这五位古人来表示金木水火土呢?因为上古时代人们就发现宇宙间的万物都离不开这五样东西,于是就将五样物质与五件具有代表性的物象关联到一起——当然这样的联系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牵强的附会。
不过大家也都心照不宣地接受了这些说法,并且开始运用它们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于是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五行的哲学理论体系了。 但是到了秦汉时期,又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五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当时的思想界流行一种说法叫天人感应说(也叫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人的命运是受到上天决定的,天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所以人的身体也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同时人还有魂魄,而魂魄又分别属于天、地、人三个部分;魂属于气,有阴阳之分(也就是阳灵和阴灵),魄则属于形。
这样看来人的命运就取决于魂魄的状态以及五行之间的关系了,当某一行处于平衡时人就健康平安,反之就是病灾不断。为了达到阴阳五行之间的平衡状态,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调节或干预,这就是后来中医常用的“补偏救弊法”。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五行中的“行”已经不仅仅指“运行”了,而是成了控制人体状态的“机制”,也由此产生了相生相克的理论。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古代的医学家们并不是凭空杜撰出这一理论和治疗方法来的,它其实源于人们对大自然及生物形态的研究。比如《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很多关于动植物、山川河流的形态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论述,并且还把这些东西分门别类地划分成五种不同形态一一金、木、水、火、土。
五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它不但对传统医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后来的道家思想和儒家的中庸之道提供了基本的思维方法。 所以说五行并不是随意安排的五个字,而是建立在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基础上并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