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五行属什么行?
五行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观,它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所组成的。这五大原素分别象征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凝聚、干燥、冷却、燃烧和晦暗。 也就是说自然界是有物质的5种运动形态的。这五种运动形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了世间万物。
中医理论中讲究五行相生相克,生是促进、是滋长;克是抑制、是摧毁。每种事物或现象都具有五行中的两种属性。比如人体五脏之心属火而行在夏天,肾为水而行为冬天等等。 那么时间也有五行的属性。古人将一年365天划分为五个阶段,每阶段73天,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每一个阶段又有四个节气,合称“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升高,阳气渐盛。”
24节气大致对应现今公历年份的下述日期: 立春(2月4日—7日) 雨水(2月19日—20日) 惊蛰(3月5日—6日) 春分(3月20日—21日) 清明(4月4日—6日) 谷雨(4月19日—20日)
立夏(5月5日—6日) 小满(5月20日—22日) 芒种(6月5日—7日) 夏至(6月21日—22日) 小暑(7月6日—8日) 大暑(7月22日—24日) 立秋(8月7日—9日) 处暑(8月22日—23日) 白露(9月7日—9日) 秋分(9月22日—23日) 寒露(10月8日—9日) 霜降(10月23日—24日)
立冬(11月7日—8日) 小雪(11月22日—23日) 大雪(12月6日—8日) 冬至(12月21日—23日) 小寒(1月5日—6日) 大寒(1月20日—21日)
从上图可以看出,每年的大寒、立春两个节气处于公历1月初,此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了一周,进入了下一个“地支纪年”,也是农历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 这种纪年的方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夏商周三代已经开始使用,到汉武帝时期确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