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把五行属什么?
“五行”这个概念起源于东汉末年,是由当时著名的阴阳家——王充所提出的。他曾在其著作《论衡》中说:“木,东方也,万物的始也;火,南方也,万物之盛也;土,中央也,万物之所成也;金,西方也,万物之敛也;水,北方也,万物之所消也。” 由此,将宇宙万物分为五种属性,并相应地归为五类。这五个属性也被称作“五常”或“五行志”。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信。
王充还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木、土、水、火、金五种元素构成的。例如: “故五行者,百代之文字也。木为东方,火为南方,金为西方,水是北方,土为中央……形实、质厚、体大、色黄皆象木。形扁、质轻、体小、色红皆象火。形圆、质刚、体方、色白皆象金……” 而后,人们逐渐地将这些观念运用到对于人类社会及人类的认识上。如将国家划分为“五大洲”,将人划归为“五类”——“五体”(头面身体)、“五脏”(心肝脾肺肾)、“五官”(眉发目鼻口)等等。并且,用“五行”理论去解释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 如果仔细地去观察,我们会发现,“五行”学说不仅被古人运用于自然界,还被他们应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所谓“万事万物,不离五行”“五行”简直可以被看作是古代中国哲学中一项最具有实用价值的工具了。因此它受到了许多人的推崇,也有许多人因为这项学说的实际应用而受益匪浅。
不过,我们也应当看到,关于“五行”的理论虽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仍然只是一串抽象的概念和定义,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因此在实际运用时,需要加以具体分析才能确定。 那么,回到问题中来。我们想要判断一件东西的属性,首先就需要搞清楚这件东西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性质。
以扫帚为例。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基本构成要素归结为:竹竿、扫帚毛(纤维)等。其中,竹竿属于植物类,具有木的性质;扫帚毛(纤维)属于动物性物质,具有火的性格。两者结合,使得扫帚具有了木火两行的特性。 从宏观角度看,可以进一步发现,大多数扫帚都是圆柱形的,且多为竹木制成。这与“木”的形态是相符的。很多扫帚上都覆盖着一层灰,这是由于使用过程中不断吸附尘埃所形成的。从这一点上看,扫帚又具有了土的特性。 这样,通过简单分析,我们就可以给扫帚一个基本的定性:木火土。 当然,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日常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