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字几画五行?
答主是学书法的,对文字学稍有涉猎,就这个问题来说几句吧。 “厚”字,上面是一个“土”字,下面是一个“后”字。 “土”字不用说了吧; “后”字,《说文》:“后,君之后也。从女、从口。” 这里要重点讲一下这个“后”字的字形演变。
我们来看“后”字的字形演变: 金文: 这个“后”字,上面的“口”,下面是“女”和“子”。 “女”在古文字结构里,一般都是侧边的形状,比如“安”字,金文是这样的: 上边是“女”,下边是“宀”(也就是今天的“安”)。 那么,这种“女”字侧一边的结构,在古代文字中是很普遍的,比如“高”“康”“台”“姬”等字都是这样的形态。 所以这个“后”字可以理解为“公主生下儿子”。
小篆: 秦统一天下以后,推行统一文字,小篆就是其中之一。 小篆的“后”字,上面还是“土”,下面仍然是“女”和“子”。 但这个时候,上面的“土”已经变成了“王”了。 这是为什么呢? 我猜想可能是“土”字旁边加一横表示土地的意思太过模糊,而“王”则比较具体。
汉隶: 刘邦建立汉朝,以“火德王”,所以汉隶的“王”字右边是一把燃烧的火。 汉魏六朝时期,人们开始把这种“王”字用来表示“中心”或“里面”的意思,也就是后来我们常用的“当中”的“中”。于是,本来表示方位的“王”字,被借用为表示数的词缀,形成“一二三”中的“三”。
汉隶的“后”字,这时候已经变成了“上”“土”“王”结构了。 清楷: 这里的“后”字,已经是现代简体字的“后”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