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食物有哪些?
“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对应五季,即木(春)火(夏)土(长夏)金(秋)水(冬)。 每个季节被分配三个节气,一个节气又分三候,每候都有一个对应的特征天气。
春天惊蛰到春分这十二三天,气温升高,天地阳气开始上升并且逐渐旺盛起来,万物以肉眼可见的状态生长出来。自然界的变化反映在人体上就是肝气渐旺,脾气逐渐显现,也就是春季容易肝火旺盛或者脾气暴躁。
夏季小满到大暑这四十天,阳气到达顶点,阴气渐生,阴阳交替,万物繁盛,是养气血的最好时期,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当然这时候阳气外散,耗伤阴液,所以夏天最容易上火,口干舌燥,口腔溃疡。
长夏大暑至处暑这三十天,天气最高,地表温度最高的时间段,同时也是雨水最多的时间段,我们熟知的“立秋处暑三伏尽,秋老虎发威正此时”说的就是这段时间,“秋老虎”的攻击主要就在脾胃上,“热从中生”。
秋季白露秋分这六十天,气候转向干燥,白露秋分都是节气中比较重要的养生节点,“燥则润之”“滋阴润肺”是秋天的主基调。
冬季立冬小寒这六十天,万物凋零,阳气伏匿,冬天是闭藏的季节,更是补肾的好时机。 “五行”在中医里指的是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相生”是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则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顺其自然,因此“相生”意味着滋养,而“克制”就意味着削弱和化除。所以,在五行饮食养生中应该做到“有滋有益,有制无害”。 那么,具体到我们的五脏应该如何养护呢?五脏与四季有着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五脏的养生也要遵循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
《黄帝内经》指出:“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也就是说,想要健康长寿,要做到因时调养五脏—— 春季养肝,夏季养心,长夏护脾,秋季养肺,冬季养肾。
同时,五脏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 例如生气后,最先损伤的就是肝脏,而气郁则易伤脾脏,恼怒则伤肝,情绪不好又伤脾,正所谓“气得病来”。再如,《黄帝内经》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五脏都需要精神的调养,只有保持心情愉悦,五脏才能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