聻五行是什么?
我最早在《万妖之祖》看到这个问题,当时觉得很好玩,写了篇长一点的解答。现在又看到了,就拿来这边再发一次(顺便看看能加精不) 先明确一点知识:中国古代哲学中,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分为阴阳两类,任何事物都是阴阳组成的。 比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所以一个物体或者一种生物,只要找到它的阴阳属性,就可以把它放在阴阳两个范畴中的一个里面了。
中国古人很早就知道“阴阳”的概念并且运用到了实践中去,这一点在建筑、祭祀等等中得到充分体现。 其实“金木水火土”也是阴阳的概念。 《易经·系辞》中说“天地之大德曰生,万物之广德曰化”“形气者,生之资也”,也就是说,天地是依靠阴阳二气来生长万物的,而万物是由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气体构成的。 所以金木水火土其实就是阴阳二气与四方四隅的产物。 “金”是指西方属金的白色之物,它有坚硬、冷凉的特性; “木”是指东方属木的绿色之物,它有生长、柔和的特性; “水”是指北方属水的黑色之物,它有流动、寒凉的特性; “火”是指南方属火的红色之物,它有炎热、向上的特性; “土”是指中央属土的黄色之物,它有长养万物的特性。 这六种东西就是阴阳二气化生的万物,也就是“天上一日月,人间八方土”的意思。
另外,在中国古代的星象系统中,把黄道附近的一圈恒星划分成二十八个区域,每一区都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叫作“二十八宿”,每个宿由若干颗恒星组成,每个星都有对应的名称和位置。 古人发现,每年农历二月黄昏时,北斗七星的斗柄都会指向东方的“角宿”,十一月时,会指向西南方的“翼宿”,五月时则指向西北方的“奎宿”。并且,当流星从“角宿”上方飞过时,就会有一只形状像熊的动物出现——这就是“角木蛟”;当流星来自“翼宿”的时候,就会出现一只像孔雀的动物——这就是“翼火蛇”;而当流星出现在“奎宿”之上时,就会出现像狼一样的动物——这就是“奎木狼”。
古书《晋书·天文志》中有详细的描述:“角亢氏之左,其南两星,谓之南斗;斗魁中三星,谓之三台;斗柄中星,谓之摄提;杓尾四星,谓之七杀”。这里的“斗柄中星”其实指的就是“土星”,因为土星在“二十八宿”中的位置正好是在“斗柄”之中。 而土星在中国古代又称作“镇星”或“填星”。 在现代天文学中,由于土星的轨道倾斜角度比较大,在公元1623年之前,土星总是位于北极附近,因而看起来总是跟北斗七星和北极星保持不动,这也符合《晋书·天文志》中的描述。 但是公元1623年后,情况出现了变化,由于土星轨道的倾斜角发生变化并渐渐增大,导致土星开始向西移动并且逐渐远离北极。在公元1705年以后,甚至会出现土星落在北天区的情况——这时候土星完全躲开了北斗七星和北极星。这对于遵循“天人感应”的古代中国人来说不能接受,于是人们就把土星从“二十八宿”中摘除,另起炉灶,用“井宿”代替土星的“鬼宿”,作为天空中央的一个大星座。
这样改造后的“二十八宿”就变成了“二十三宿”。 为了补充“二十五宿”缺失的部分,人们又在东方增加六个“星官”——那就是“张宿”、“翼宿”、“轸宿”、“角宿”、“亢宿”和“房宿”,分别代表青龙的“眉目口鼻身”,用来补充“二十八宿”中缺乏的“四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