坵五行属什么?
“丘”的字形演变如下: 会意字,土部。金文字形,上面部分像一座小土坛(高起的部分),下面部分像用瓦盖着的屋基。合起来表示筑台、堆土为陵墓。本义是土山或丘陵。 “丘”是周秦以后汉族先民最重要的葬式之一。《礼记·檀弓下》:“夏后氏之冢,庙而丘。殷人之冢,堂而敦。周人之冢,器而墩。”这种以土石为墓,封土成丘的葬法,在汉民族广泛流行。
汉代史游所著《急就篇》有“坟茔丘陇”;王充《论衡》则有“坟茔邱障”。可见古人将坟墓与丘相配,视作一体了。 后来因用“丘”表示土山或丘陵,还引申出“聚”的含义,并造了一个新字“集聚的集”(見字形)。这个新字“集”由两个“木”组成,取聚木之义,用来代替“丘”。
到了宋代,“集”“丘”二字混用了,但是“穴”字却只用于建造墓穴。明代以后又有了变化,“丘”专指无水的洼地,“穴”则专门指称有水的坑塘了。 那么“丘”字的五行究竟属什么呢?从字形上看它应该属土。可是古代的“丘”字却不是土字底!
原来,古文字学家们根据汉字的构造规律和古代的祭祀习俗,推测“丘”字的构形来源于“上象祭桌,中像人跪其上,下像火炙肉状”的一个合体字,并认为它最初表示的意思可能是“把烤熟的祭品献给神主”。
由于古代很多宗教仪式都与土地和生育有关,所以这祭祀桌很可能被附会在女性生殖器和土地神的身上(参见李学勤《甲骨文中所见的古代宗教》)。这样一来,“丘”就不但属土,而且带有很浓重的女阴崇拜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