琨占五行什么?
题主说的“琨”是《楚辞》中的字,这个字的原字现在已经不用了(虽然也可以查《康熙字典》等古籍找到)。现在统一用“琨”代替。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我做过一些研究。 首先要说的是,“琨”是一个形声字。金部的读音和意义都来源于金部字。
《说文解字》里这样解释“琨”: “琨”的字形演变如下(“X”表示篆书,“_”表示隶书,“--”表示楷书的笔划) 从字形上来看,可以推测“崐”的本义应该是指一种玉——黄色而光滑润泽的玉。因为“昆”的古文字形似一根绳子穿几颗珠子,所以有学者认为“崑”“昆”的本义就指示这种带串饰的玉佩。
那么“琨”的本义究竟是不是指这样的玉呢? 我经过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琨”的本义不是指一种玉,而是指一种用来祭祀的玉器。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商周时期的玉器大量用于祭祀,而不是佩戴。而且“昆”的本义也是指一种祭祀用的玉器。 (关于这一点我可以提供文献证据,但是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坤”是个特例,它的最初的意思不是指祭器,而是指大地(引申为女性)。这个字在商代出现并写作“昆”或者“崐”。 但是,为什么一个代表大地的字却用了一个指小动物的偏旁?这是因为先秦时期对于大地的看法和我们现在的观点不一样。古人认为地球是一块大的陆地(类似于现代欧洲大陆的概念),周围是被水环绕的土地,因此称作为“坤”。这块土地被分割成许多部分,每一部分都被统治者直接管理(类似我们现在的行政区划),而这些部分的首长对国王负责,并担任军队的指挥。这些被划分出来并在首都附近居住的地面,被称为王畿。王畿外其他被水包围的土地称为侯服。再往外一圈叫甸服,再往外一圈叫男服,最外面一圈叫采服。
每个星期天带着祭品回父母家孝敬父母(古代礼拜天也叫“归省”)的人,就用“坤”字来形容他的行程——先沿着大路走,然后再拐弯走小路。 而那些不孝顺的孩子永远也到不了“坤”的边界,更谈不上“返坤”了。 “坤”的字形就像一个人周末回家祭祖时迈出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