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金人缺什么?
五行,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来源于古代人们对宇宙的思考,古代天文学还没有产生的时候,人们看到北斗七星(现在称为大熊星座)在天空中徘徊,就产生了“斗转星移”的概念。
古人根据北斗七星的排列形状,将星空划分为若干区域,这些区域被称为“星宿”,而每个星宿都由一定的恒星组成。比如,由斗口中两颗星连线和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联结而成的四边形,就是“牵牛星宿”;再如,在“角宿”的两颗星的中间,有一连接两星的直线,这条线所触及的南边的星叫做“织女星”。 随着“北斗定位”系统的建立,现在我们知道“斗转星移”实际上是地球沿着公转轨道运行的一种表现。
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有6个月时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一侧,有6个月时间位于另一侧,所以每当“夏至”或“冬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会发生改变,此时北半球的中原地区白昼最长的一天,便是“冬至”或“夏至”。 而南半球则反之。 这样,随着季节的变化,天空中的星星也会发生位置的变动。这种变动被古人用“二十四节气”准确地描述下来。
从中医诞生之日起,就奠定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基础。 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春天属木,夏天属火,秋天属金,冬天属水,四季末春未冬属土。
人体也是一个小天地。五脏之中,心肝属于木,脾肺属于土,肾属水。五志之中,怒喜属于火,思悲忧属于土,恐惊属于水。 五脏六腑之间,有着相生相克的联系,同样,阴阳五行与五脏也有相生相克的关系。 当人体内环境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外在的阴阳五行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发相关内脏的病变。中医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以及人的心理变化,来推断人体内部的变化,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治身体。
以五行的金属性为例,如果人体内在的环境中出现了金属性的偏亢,就可以借用自然界中的“金”来进行调节。
当然,这个自然界的“金”可不是真正的金子,而是指秋季万物收杀、具有肃杀之金的自然界状态。 所以,当金秋十月的时候,气温下降,草木开始凋零,自然界里的“金”达到顶峰,此时,正是利用自然界“金”气调养体内的金属性过亢之体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