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如何避五行?
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五行的来源和含义。 中国古代先民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有阴阳之分,如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等。 在此基础上,古人把宇宙分解成阴阳两个体系,即所谓“阴阳合德”,万物由此化生。 而五行就是基于阴阳理论而衍生出来的概念。 根据古书的解释,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但这里所说的物质与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五行有着根本区别。 在古人的观念中,这5种物质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具有某种属性的抽象概念。可以用它们来表示某种状态或性质。
比如,在人体内,心属火,脾属土,肝属木等等;在大自然中,南方属火、中央属土、东方属木等等。 随着阴阳理论的延伸,人们发现,不仅自然界有阴阳之分,各种事物内部也有阴阳之分;不仅是事物有阴阳之分,人们的身体也有阴阳之别。 于是,人们用五行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心、脾、肝、肾、肺)、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以及五官(舌、脉、皮肤、毛、发)等。 用五行来象征大自然的现象,则更为繁复。
古人根据五行属性,将大自然分成五大类——五行的每一类别,又各含五个阶段。这样,大自然就共分二十五类。用五行再搭配四季及五行所属的颜色,还进一步细分为100多种气象。 而每一种气象,都对应着人体的某一部分。所以,天气的变化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这种阴阳五行思想,在古代是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比如孔子说的“仁者如山”,孟子提出的“五行者,百姓之衣食也。”,老子讲的“知其雄,守其雌”,都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基础上的哲学观点。
现在来看,中医用的五行,其实指的就是金木水火土这5种物质。与西方科学里的元素周期表里的化学元素有着相同的含义。 所以这些五行,实际上就是大自然界的五色五声五臭五味等千姿百态的物质。它没有灵魂没有意志更没有神秘力量。 有人可能会问,那中医里讲的五行相生相克怎么理解呢? 我想,这也许就是一种抽象的哲学理念吧!用来指导人的行为、气候变化、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当然,这里面也可能含有某些心理学因素。毕竟,人类总是试图用自己有限的认知水平去理解无限的大自然,总会出现偏差甚至是迷信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