阗五行是什么属性?
这个问题好,我也曾困惑好久 《玄学问答》中说道:“问:什么是‘五行的性质’?答:五行的‘性质’实际上是指五行在先天之数中具有的阴阳比例,这个阴阳比例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的。”并引用了《周礼·考工记》中的记载证明自己的观点: “凡铸金之为范,以铸器,下剂,二曰熔,三曰冷。先凝后冷,谓之行;先冷后凝,谓之止。故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主阴,火主阳,木主阴,金主阳,土主阴阳。故阴阳有分,此其所以变化且微且著也。”(大意是说:用铸造的方法造金银器,要加入一定的药剂,其中用火的时间是重要的控制指标之一。先加热到一定程度然后冷却到一定温度,这个过程叫“行”,也就是现在说的“浇注成形的工艺”,反之则叫“止”,也就是退火、消火的工艺。这样金属就在火上、土上运动起来,产生了阴阳的变化,而土则是阴阳共有的存在。)
后来我又查了《尚书·洪范》,发现其中也有关于五行性质的描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日期木,四日期金,五曰土。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新,金日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新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里把土的颜色定位“黄”而不是“土”,把金水两行的特性给改了,可能因为金有炼精化气的过程,水有滋润万物的功能,改变得有点不合理吧!
那么问题又来了,到底是《周易》说错了还是《尚书》和《周礼》说错了呢? 《史记·律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行之义,配五岳,任大川,惟金正东,其位最强。河岳临之,众山乃宗。金性坚刚,沉厚寡言。”“东方太阳出升之地,万物之所出乎。其性坚而刚直。”《汉书·律历志》中也有:“太乙行天,一日一时,至七百三十日为季秋,阳气在下,阴气在上,水金交争,万物气积。”说明水行和金行的特性在古代是有所指的,不是随便乱给的。
再来看《周易》,其中对乾卦九二的描述是这样的:“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宋太祖赵匡胤曾经这样解释这句话的意思:“龙,阳物也;田,阳象也。龙德施仁显于田野之间者,利于大人君子见之。”把龙理解为阳物倒可以理解,毕竟都是象征阳性的动物,但把田地理解为阳象就有点莫名其妙了。我查了一下有关的古籍,有人把这里的“田”解释为耕种之意,那不就是土了吗?如果把《周易》的话还原一下,意思就变成了“阳刚从土地中萌发有利于见到贵人”,是不是更合理一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