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天干还是先有五行?

金恒煜金恒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说我的结论,天干先于五行出现 再说为什么是干支,不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干十二支相互配合,构成了六十个基本单位,被称为“甲子”这60个组合,每15个为一组,分30次来排,正好一轮回。也就是六个甲子一年,一个甲子一周。而每个甲子的第一个字代表天干,最后一个字代表地支。(注:这里不是完全按照太阳周年运动来安排,因为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还要自转)

古人制定干支不是为了记日子的吗?怎么还跟五行扯上关系了? 记得小时候,过年的时候都拿鞭炮来炸五子棋,当时不知道五子棋是什么东西,只知道里面都是珠子,应该炸开就有宝贝,结果是一堆灰。后来知道了这是棋盘,上面的是棋子,但是怎么会是五行呢?

其实啊,我们的古人把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的,早上金木水火土,晚上也金木水火土,中午更是金木水火土——一天分成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对应一种物质存在形式,早上的气是最旺的,因此是金,下午是火,等等以此类推。当然这种理论是现代科学理论,古人是不可能知道这些细节的。

所以,先有十天干,然后有了五天干阴阳配五行,然后又衍生出二十四节气,然后衍生出六十花甲子,然后又有了六十四卦等等。总之古人就是运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描述最复杂的现象。

宫轶雄宫轶雄优质答主

天干五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别对应着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很多人以为“甲”字就是一棵植物,或者一根木头,“金”“水”“火土”也都很形象。其实这种理解有偏差。“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别是木火土金水的“精”,五行其实是5种能量。

天干五个字的诞生都和农耕文化有直接关系。古人把“甲”字写成了“伱”,和我们现在“牛”的繁体字“牛”很接近,这是因为“甲”字的本意就是牛的头盖骨,在农耕文化中,牛是耕种的主力。“乙”字的本意是耕种时种子和苗的形态变化。“丙”字是烧酒的“甑”字的简化,甑子是农耕文化中的重要饮食烹饪工具。“丁”的本意指小块的玉,是古代玉器中最常见的装饰品,古人用农耕中收获的粮食品,换取装饰品“丁”,这是一次重要的物资交易交流。“戊己”是“秽”的简化,意指播种之后翻耕土地的秽泥。“庚”字本意指把粮食放在臼中舂去秕壳的场景。“辛”字和“庚”字一样,都是在臼中杵臼的场景。“壬”字形和水有关,本意指打水的场景。“癸”字和“既”字一样,意指粮食的收成。

天干五个字,和太阳的运行规律有关。《史记·律历志》记载:“立春,斗柄指寅;雨水,指娄;春分,指胃;清明,指昂;立夏,指心;芒种,指张;夏至,指翼;小暑,指轸;立秋,指角;处暑,指亢;白露,指氐;秋分,指参;立冬,指东壁;小雪,指弧;冬至,指虚;大寒,指危。”古人根据北斗斗柄运转的轨迹,将周天分为28个星宿。每一个星宿对应不同的时令。斗柄指到了“星”,就是“壬”日;斗柄指到了“轸”,就是“癸”日;指到“角”就是“甲”日……我们经常说的黄道吉日,说的就是北斗斗柄运转到了哪个星群之下。所以古人将天干五个字对应“吉庆祥瑞”的五行能量。

地支十二个字的诞生也和农耕文化有直接关系。“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字都对应一个生肖。子对应老鼠,丑对应牛,寅对应老虎,卯对应兔子,辰对应龙,巳对应蛇,午对应马,未对应羊,申对应猴,酉对应鸡,戌对应狗,亥对应猪。从十二个字对应的生肖就可以猜测每一个字的本意了。如“子”的本意就是老鼠的“鼠”,“午”的本意就是一匹“马”和一粒“黍”,合在一起就是“午”字,引大意为“用一匹马拉一车黍子”。这些本意里描述的都是常见的农耕场景。

天干和地支搭配形成六十花甲,每一个花甲年都是一个周期。从天干的壬日(壬子、壬寅、壬辰……壬戌)和癸日(癸丑、癸卯、癸巳……癸亥)开始,象征着吉庆祥瑞的五行能量开始转动,随着天干五个字的转动,能量逐渐上升,直至甲日(甲子、甲寅、甲辰……甲戌)能量达到最高峰,然后开始走下坡路,进入乙日(乙丑、乙卯、乙巳……乙亥)阶段,直至壬日和癸日。整个过程象征着一个周期内事物的生长变化发展规律,也印证了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的思想。所以天干地支是和农耕文化同时产生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