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是什么五行?
1936年是民国25年,干支纪年为丙子年。 农历丙子年(1936年)有闰月,即一个农历年内有两个立春。公历2月份有28天,农历2月份也有28天。
“六十年甲子”是一个周期,这个周期的开始与结束都是以立春节气为准。因为每一个农历年份都有可能有闰月,而闰月在立春节后,所以每个周期的开始与结束都以立春节气为基准点。
“六十甲子”对应“十干十二支”,每一年都对应天干地支的组合,其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天干用一个字表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地支用两个字表示。这样每一个甲子都排列成五个字。
古人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从子时到亥时,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在“六十甲子”中,每个甲子的第一个时辰叫“子时”,最后一个时辰叫“亥时”。从“子时”到“亥时”每个时辰都有“五更”(现称凌晨一点至五点为一更)的说法。古代人根据太阳的位置确定十二时辰,当太阳落到地平线以下时,为一个时辰的起始,此时为“子”时;当太阳到达中天(即过正午12点了)时,为一个时辰的终结,这时就是“午”时了。随着太阳的徐徐下落,每一个时辰也就依次开始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怎么计算公历年份的五行。年柱的计算比较简单,以农历的正月初一来划分,以农历年份来确定,计算好起始年份的五行属性之后,按“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顺序每隔一年或者60年类推便可以了。
知道这个之后我们再看1936年五行属性的计算。1936年农历是丙辰年,地支为“辰”,属于“土”;天干为“丙”,属于“火”,为“火生土”关系,所以整个当年的五行是“土”;
接下来按每隔60年类推便可得出如下与1936年五行相同的年份:
1876年 农历年为丁亥,地支为“亥”,属于“水”;天干为“丁”,属于“火”,为“水克火”关系,当年的五行也是“土”;
1816年 农历年为戊午,地支为“午”,属于“火”;天干为“戊”,属于“土”,为“火生土”关系,当年的五行也是“土”;
1756年 农历年为己丑,地支为“丑”,属于“土”;天干为“己”,属于“土”,当年的五行也是“土”;
其他以此类推,每隔60年为:1696年、1636年和1576年,五行也是“土”。
同样的道理,往前推10年一隔,得出如下年的五行也是“土”:1947年、1959年、1981年、1993年、2005年、2017年,都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