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里白色属什么?

肖堃肖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在古书《周礼》“五祀”篇中已有记载。汉代的《黄帝内经》有“五味入五脏”说,指出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同时也有“五气入五脏”说,指出清浊之气,浊者归土(脾),清者归金(肺),和者归木(肝胆)。 隋代名医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首先提出“五味所发”、“五劳所伤”的病因学说,并详细阐述“五脏苦欲补泻”“五脏病源”“五脏病候”及其相应的症状表现等等。 宋代医家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首创儿科方剂学体系,并首列药物五味五色,即“苦味通赤色入心,辛味通白颜色入肺,甘味通黄色入脾,酸味通青色入肝,咸味通蓝色入肾”。

明代中医文献中,张景岳《类经图翼·阴阳宗师》载五色入五脏:“五色者,谓青红黄白黑也。此五色直入五腑,即五行之色,亦谓之正色……但此五色为五味之正化,故能宣五谷之气,以行营血而布精气。” 他同时又在《景岳全书·脏腑篇》中进一步说明:“心……五色常如红玉。……脾……五色常如黄土。……肺……五色常如积雪。……肾……五色常如琥珀。”这里所说的五色,已不同于婴儿五色,而是成人脏腑病后的五色。 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载:“五脏有病,面须先变……”并具体论述了“心气虚,面上浮斑”、“心火炽,舌上生刺”、“脾气虚,面色萎黄”……以及“肺气虚,皮毛枯”、“肺气热,头面红肿”等病症与五脏的关系。

现代中医学界一般认为,五脏与五色的关系是:青入肝、赤入心、黄入脾、白入肺、黑入肾。 至于先天禀赋的不同,可影响后天对五形的吸收利用。比如有的人对黄色较敏感(体质因素使然),则进食含有黄色的食物后,消化正常、代谢旺盛,则皮肤润泽、肌肉饱满;若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则运化失职,出现“脾虚”,则有消瘦、乏力、精神不振等症。若久痢不止,有元气损伤,更加重了脾的虚弱状态。 反之,对黑色敏感的人,长期过量摄取含黑色食物,可能加重肾虚。当然,这种理论是对应而言,并非绝对。

石泾志石泾志优质答主

中医以五行现象解读人的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五方(东、南、中、西、北)和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等,并通过五行生克规律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在中医看来,人的脏腑机能、精神情志、体形体态、面部色采等,都有五行属性。如人的五脏心属火,其味苦,其华在面,血盛、色赤、性急者,皆可视为“火型”。

在五色当中青主病为寒证、痛证、瘀证、惊风等,临床表现可见面色、口唇、爪甲、舌质等青紫:赤主病为热证,临床常见主红、赤色的病象,如面红耳赤、咽红肿痛、咳血、吐血等;黄主病为脾虚湿困,常见面黄无华、黄疸等;白主病为气血不足,阳虚失于温煦,临床常见面白无华、畏寒肢冷等:黑主肾虚、寒证、水饮,常见面黑、眼眶黑、肌肤甲错等。

以上仅为五色的部分临床表现,在具体的临床诊断当中,必须四诊合参,详细询问,仔细检查,全面分析才能确定准确的病因病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