槕的五行属什么?
槕,读音zhuo(第四声)同“桌”字。 棹(zhào),本义是划船的工具,古书上说的一种桨,形状像梯形,有短柄、可拆卸,现在一般用在方言中。 “櫂”是“棹”的异体字,在现代汉语中基本被“棹”所取代。 《说文》中说:“棹,櫂也。”段玉裁注:“今俗别作櫂,非是。” 关于“櫂”字的出处,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里有记载:“櫂,所以行船,似桨而大。”“櫂”字最早见于战国时代文字材料之中。 现在再来分析“桌子”这个名词。 从字形来看,“卓”和“棹”都有“戈”字,且“弋”旁,这意味着古人造这个字的时候本意就是指“持戈以舟”。
从发音来看,“卓”发“Zhuo”(第二声),“棹”、“櫂”都发“Zhao"(第四声),而且都属入声字,因此可以推断这两个字原本都属于同一字族。 《广韵》中记载了“棹”和“棹”的用法:“棹,船也;‘櫂’,楫也。”可见,“棹”、“櫂”在古代都表示船桨的意思。
从词性来看,“卓”属于泛称,多用于物,表示物体高高直立的样子,或者指高耸的东西。而“棹”则属于专称,只用来指代船桨。 “卓”和“棹”都可以用来组成双音词,而且组成后意思有了延伸——用“卓”组成的词大多是表示好的,优秀的,如卓越、卓绝等;而用“棹”组成的词大多表示坏,庸俗,如玷棹、亵棹等。 由此可知,从词汇学的角度来观察,“卓”和“棹”是有细微差别的。现代汉字书写虽然统一成了“桌”字,但也尽量保留了古时“卓”“棹”的不同含义。比如“桌子”的“桌子”的“座”字就不读zuò,而是念yāo。而且“坐”和“座”的古文字形体也很相似,都是“人”下面一个“座”。这说明“座位”“坐位”的“座”字是从“坐”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