珵在五行属什么?
“珵”,读作chéng ,繁体字為“珵”。 《说文解字》解释为:“珵,佩珠也。从玉,声。一曰璧。谓如璧之理者。程氏·外书》引古本《尔雅》作‘瑱’,其义同。” 《广韵》中的解释是:“珵,美玉也。从玉,承声。又《集韵》陈志切,音啻。《尔雅·释器》:‘珵,珠也。’李巡注曰:‘珵,美珍珠。’”可见“珵”的字形演变是这样的: 从“佩珠”到“美珠”“美玉”的变化,或许是因为古人认为美玉和珍珠都是女性服饰的点缀之物。
“珵”的异体字“瑱”(读音、字形皆同)在古书中经常出现,比如《诗经·鄘风·君子偕老》就有“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簪珥兮,兰佩纕兮。”的诗句。这里的“鬒(zhěn)”就是“稹”的古字,指黑头发。这句意思是:长长的黑发就像乌云一样浓密,无须假发;像玉石一样的簪子插在头上,芬芳的兰花佩戴在身周。 《楚辞·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珮兮,纫芰荷以为衣。”的句子。这里“纫”的意思就是将两种植物连起来穿。由此可见“珵”、“瑱”在古代都写作“玉”旁,且都是形容美玉或珍珠的模样。
现在来谈“珵”的五行属性。如果追根溯源的话,“珵”属火是可以接受的。因为金文的“珵”字像系着丝绸的宝石(见图1),可见“珵”最初是指细长的圆形珠饰——类似现在的“手链/手串”,这显然是火的属性;而“链”字的繁体字“鏈”,上面也是用“火”做偏旁。不过这样的“珵”属火似乎缺少古籍证据。
图1 金文字形1-2-3
一种比较可靠的说法认为,“珵”古代写作“瑱”的时候属土,这个观点可以追溯到汉代的经学家赵岐(西晋时期补《孟子·梁惠王》时,引用赵岐的话解释“珵”字说:“珵,美石也。以喻美德。”)。因为他所著的《孟子正义》中多次提到“珵”字,而且赵歧生活的时代距离孟轲不远,他的理解应当是比较准确的。
宋代朱熹的《诗经集传》中沿袭了赵岐的看法,明确地说“珵”古代写作“瑱”的时候“属土”。而清代学者毛奇龄在《春秋纬疏》中也持同样的看法,并进一步认为“珵”的五行属性是“土中盛气”。现代学者张舜徽也在《约斋笔记》中引用了赵岐的观点,认为“珵”应属土。
既然“珵”在古代写作“瑱”的时候属土,那么现代汉字简化字体后为“珵”字,其五行属性自然当随旧文,也应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