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五行中属什么?

厉弦柔厉弦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礼记》曰“天子建国,诸侯立家”郑玄注曰“国,居也。言居则有君臣父子之礼,不可乱。”“家,居也。言居处则有孝友之道,亦不可以乱。” 可见“家”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层单位,其规模一般由贵族大家庭的规模和等级高低决定;而“邦国”则是由若干家联合而成,其秩序由周王室制定并维护,所以,《尚书·尧典》所谓“黎民于变时雍”的和谐社会就是各家各户都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而邦国的君臣则遵循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秩序井然。

到了春秋战国,社会动荡,礼乐崩坏,各个邦国都在追求强大,“家”作为基层单位的地位开始下降,“国”的概念也开始模糊,比如齐有临淄邑邑长,晋有绛邑邑宰,都是邦国级别的官员,而孔孟所推崇的治国平天下也是从邦国开始。 所以,个人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在周代是以家庭为单位确定的,这种身份一旦确定,一般是不论年龄长幼的。

到汉代,“家”作为基层单位的含义逐渐被家族取代(因为汉代承袭秦制,实行的是郡县制而非封建制),“国有王法,家有私礼”的王法与私礼,就是指由国家制定的法制和每家每户自定的族规家法。 而“五行为姓”的这种说法最早出自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序》,他说:“黄帝之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别兹五行之五,故有德让,此五常之姓,则五行为姓。”这里的“五行的姓”应当作“姓氏”理解,也就是今天所谓的姓氏合二为一的姓。但既然已经提到了“行”,可见“行”在这里是指辈分之意。

东汉末年应劭在注解《汉书》时也曾提到“姓标氏号,以别婚姻”,李贤等注释的《后汉书·百官志一》也称“姓,标识祖宗之所出;氏,标识子孙之所分”,这里的“姓”应该还是指姓氏。 其实,古人在解释姓氏来源时经常用五行相生相克来解释,如《左传·僖公元年》载宋殇公即位时,“君子谓宋昭公知礼。称桓公,明乎尊周之大义也。其谦俭,德也。”而杜预注解说“宋本殷姓”,“昭公为君,其姓曰商”,也就是说宋氏为商氏,是属火的,而鲁氏为周氏,是属木的,火能生土,土又能生金,所以鲁国可奉宋国为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