汓五行属性是什么?
“浮”字没有五行属什么的说法,因为它是一个形声字,木(树)是形旁,休是声音符号。《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这个字: 可见,“浮”字的本义是指树木浮在水上。但是,因为“浮”通假于“孚”,所以后来这个词又引申出交好、结交的意思;由于“孚”的繁体书写和“浮”的字形相近,所以这两个词现在一般通用。
而你的问题中的“泅”字是个形声字,鸟是形旁,久是声音符号。《说文解字·水部》这样解释这个字: 可见,“泅”的本义是指鸟类在水中游动。引申指人在水中走。 由“浮”“泅”两个字,引申出一种形容词——浮浮沉沉。用来形容人的心情或事物的状态。
现代文字学家认为「涽」和「汓」是完全不同的字,因为二字形近,古书在流传过程中二字有混淆,但实际是两个有不同意思的字。「涽」是「浑」字的异体字,如《文选•张衡》:「登蓬莱而容与兮,鳌虽抃而不我翘。唯桑果之滋衍兮,产珍怪之丰富。寔神明之福堂兮,非吾人之所获。仰凌霄以慷慨兮,涕泣霑衣襟。」李善注曰:「言桑果虽滋衍,而产珍怪,亦神明之福堂,非吾人之所获也。」洪兴祖补注曰: 「神明福堂,谓蓬莱也。洪休问郭景纯曰:『凌霄,即天庭也;涽濩兮,则神明之居也。』曰:然。」可见张衡《思玄赋》中的「涽濩兮」就是指神明福堂,亦即蓬莱处。后人引用典故多写作「霢濛」,如清•丘逢甲《岭表纪事》诗:「大东兵气接神京,霢霂祥云失五城。」
「汓」是「洏」字的异体字。古书有记「汓泻」、「汓湩」、「汓泽」等。如宋•沈辽《答唐德明书》:「自春雪寒,秋无求晴之望,汓洩为潦,几为南州害。」又宋•张淏《云谷杂记》:「杭城自吴越时及宋初,城之四门,其外皆有小城,谓之罗城,又其外有溪,号曰回溪,盖以防固外水,而止其汓洩,使不得遽入城池也。」
可见,「涽」有混沌不洁的意思,「汓洏」有淋濺流淌之意。古人用字有区别,不可混为一谈。
「涽」字在《说文解字》中未见。不过「涽」字在古代典籍出现时多表示水流动的声音,是形声字,从水,音声,「涽」是形声兼会意字,「涽」的本义就是「水濺涌」,亦有「水动荡、水浑浊」的意思。「汓洏」表示水的流动状态。《水经注•济水注》:「东南经汓淢水注之。水出谷,下西南经谷城西,东南流入于济,济水又东南过高平西,汓淢水又注之,水出谷,东南流注于济,济水又东南过昌县西。」谷城是鲁国所分鲁、费、讙、负父四邑之一,是孔子祖先的居住与采邑之地。可见孔子祖先之地是有「汓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