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夫妻五行互补?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在汉代得到创新发展并用于医学领域,到了唐代被广泛用于算卦等迷信活动当中,后来到了明代,大家熟悉《黄帝内经》问世,这一理论又得到了医学界的重视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那么什么是五行呢?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古人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类到这五行中,它们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所谓相生是指五行相慈,顺次相传,循环往复。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则指五行之间的制约作用。克制得有度,则形成自然有序的循环。反之,则会形成失控状态,出现疾病。 那什么是五行相宜呢?就是说人在出生之时,由于父母赐给每个人的先天条件是不一样的,因此造成每个人身体上的五行旺衰是有偏差的,只有通过后天环境的改变,即生活方式,工作性质等等的调节,才能达成五行的平衡,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治未病”。
五行相宜还指男女双方的五行不能过度相冲,比如男方金水弱,女方火土太旺,这样结婚的话,对男方的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好的,所以旧时婚配讲究五行相合是很有道理的。 那为什么夫妻之间还要五行互补呢?因为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着的,这种变化用哲学的语言来形容就是“量变与质变”。
五行之间的关系虽然可以概括为相生相克,然而这种生克是有限制的,有一定的条件的。如果夫妻双方能够保持自己的特性,不去强行干扰五行的自然运化,让它们彼此得以适应并良性循环,那么在生理上和精神上的需求就会自然满足,这就是最好的状态了。
当然生活中不可能这么理想化,如果夫妻一方或双方五行失衡严重,就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进行补充和修复,这才是五行互补的真正意义所在。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种方法只是一种辅助治疗的方法,它需要通过调摄生活起居、饮食习惯以及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配合才能实现。否则,仅靠补充某种食物或药材来达到“五行互补”的目的,是很难从根源上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