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是五行哪个属性?
奕,木。 字义:光明、美丽。《说文》:“奕,光明也”,从日,意即太阳明亮,引申为希望、前程等含义;《礼记·檀弓下》中有记载“奕奕,思也”,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而木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则与自然界息息相关。《黄帝内经·素问》中有言:“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故顺应自然界的生长变化规律是我们颐养天年的根本。由自然界中树木的生长规律我们也能总结出人生成长的道路:幼年(树冠)-少年(枝叶)-青年(树干)-壮年(树根)-老年(树干)。所以古人根据人的生理特征将人一生的年龄阶段分为婴儿、少儿、青年、中年、老年。
而每个年龄段又有不同的任务: “孩提之童,拳握而头额隆起者,骨骼日期至矣。”(《圣济总录》) “七八岁,筋骨渐丰实,体重,盖五脏阴轻,阳重渐盛之时也。”(《幼科全书》) “十六岁以前属阳,身高体健,发稠须黄,性聪敏,此阳气充足,发育旺盛期。”(《中医食疗学》) “三十岁前岁月易过,如日中天,壮且燥,形实热,多寐少醒,劳心耗血。”(《难经本义》) “四十八十岁,阴气渐衰,行动缓,乏力,善悲喜,烦闷,失眠,健忘,皮肤粗糙,须发焦黄脱落。”(《中医营养学》)。
一般来说,关于五行的五种不同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对五行不同的理解。以韩康伯为首的正统派以五个元素来解释五行。如坎为水,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乾为金,坤为土。张载以四种不同的元素(火,水,土,气)来解释五行,而周敦頣和程颐则用六个元素来解释五行(火,水,金,木,土,气)。朱熹以阴阳的运动来解释五行。五行代表了阴阳运行过程中的五个不同过程。
在中国,关于五种元素关系的观点主要有生克说,刑说,冲说等。生克说的实质是五行的相生相胜,相生是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推动,助长的作用。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是某一行对于另一行具有约束,克制的作用,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和相克是不可缺少的关系。如果相生过度,则会出现什么病。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相克,从而使五行达到平衡相持。相生过度和相克过度都会打破五行的平衡状态。
相刑(即相害)说的是五行中相隔一行的两行,彼此不能相容,互相克制而致互害。比如木刑土,土刑水,水刑金,金刑火,火刑木,五刑相害周而复始。相冲是指五行中相隔两行的两行,彼此对抗不能相容的关系,比如火和水,木和金,就是相冲的关系。
五行生克相刑和冲说,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五行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五行相生,相克,相刑和相冲是普遍存在的,但同时又是有等级差异性以及有序性的。相生相克相刑冲,体现了五行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这种辩证关系在中国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