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木五行属什么?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新中国建国初期采用苏联模式,使用俄语字母,而不考虑汉字的特点,导致一帮搞语言的人发神经把中国汉字拉丁化,搞出个汉语拼音来;这帮人不研究五行,他们搞的“五行为:金、水、木、火、土”其实是指元素周期表里的5种元素,并不是传统的五行。 后来八极拳大师霍殿阁给老蒋批命的时候发现老蒋八字缺木,问其因,答曰:“自小不知五行”。于是霍大师告诉委员长五行不是算卦的那玩意儿,是有实际意义的物质的五种类型——金、木、水、火、土。
委员长听后如获至宝,忙让人记录下来,送交国民政府,由国民政府明令颁布,确定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五行概念,并延续至今。 而传统中医所用的“五形”指的就是金、水、木、火、土这五个属性,也就是现在化学中的金属与非金属,而不是传说中的金、水、木、火、土。
甲辰乙巳复归木,丙午丁未归火,戊申己酉归土,庚戌辛亥归金,壬子癸丑归水。这个规律来源于河图洛书,是古人观察天体运行得出的结果,很科学的!而现在的五行缺了这么一项基础工作,实在是误人子弟! 我觉得应该恢复中国的古代五行概念,即:金、水、木、火、土地五行的运动代表着宇宙间物质运动的5种形式。
中国传统哲学中认为,“宇宙”这个整体系统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和变化的。从空间的角度来说,宇宙五行分别对应五方,自下而上为地、水、火、风、空。从时间的角度来说,宇宙五行对应时空的五个阶段,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始、长、收、化、藏,由此阴阳交替,万物得以生生不息。用五行来分析、研究万事万物的性态和规律,就是五行学说。所谓“三六九,向外走”,便是五行学说的典型应用。
在中国民间,五行学说通常可以被当成占卜说卦、算命打卦的依据,从而变成一种迷信或封建糟粕。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它是对宇宙万物规律探索的朴素哲学思考。
在五行学说中,木属性的事物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特性,如枝叶青翠、能条达舒畅是为有木之性,这就是“生我于木”。木能克制事物的特性,如木能障水,拦蓄水堤、阻遏水势、疏河治流是为有木之性,这就是“我克何物”木克水。“生”指五行之间存在着促进、滋生、辅助、协同等作用和关系。“克”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抑制、制约、约束、胜复等作用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