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属于五行吗?
风是六气之一,属于阴阳学说中阴的范畴。 中医理论体系中,世界是分为阴和阳两大类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分类到这两大类之中。比如天气可以分为阴天和晴天;人体器官可分为心和肺等。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也是分两类的。一类是缓曼的,一类是剧烈的。风就是剧烈运动中一类代表。风的特点就是变化无常、暴戾不仁。
风又是六种气体中最轻的一种,因此它容易流动,也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所以我们说风是无处不在的。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风的起源地并不是指自然界的风,而是指脏腑之气,也就是经络之气。《黄帝内经》中说“风气循经脉而上,谓之中风”。这里的经就是指经络。也就是说风是由于经络之气运动太过引起的。
既然风来源于经络之气,那么就可以通过调节经络之气来消除或缓解症状。所以,治疗疾病的时候,可以通过穴位注射或者中药外敷等方法,使药物通过皮肤组织直接进入经络,进而调整经络之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风属于五行,风,从阜从凡,“阜”为象形字,像一道山坡的形状。“凡”是平地,合起来表示风从山坡吹向平地。后来被本义为“违背道德,大过错”的“罪”字借用了,为了与本字相区别,人们又加了一个一,在下面再加了一个凡,合起来就是本义的“风”的意思,“风”成为“凡”的俗体字。“风”字本无“虫”旁,后来人们以为“风”和“虫”子有关,于是在“风”字下面加了一个“虫”字,成了现在的“风”字。但是人们也明白它与“虫”无关,因此念音时不念“虫”,“虫”在这里只起形旁作用,表示“风”。中医所谓的外风就是外感邪气,与外邪、邪气、戾气、六淫等同义,而非自然界之风。
风为春季的主气,长夏的客气。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能主动,引起头目晕眩、目瞬难宁、四肢,肌肉条孪、痉直、振寒、壮热、偏枯、目盲、口瞑、喑痖,甚则心肺之痹、呕、飧泄、遗尿、遗溺等病变。风邪偏盛的征象为浮脉、浮上甚,筋急而挛,足不任身,泻,阴股间牵引背,寒栗,嗌干,胸满,呕吐,飧泄,遗溺,遗尿,足不任身,骨亦惫然,阴寒,心下阴腄,掌烦肿,两臂不举,善呕,膈有痰,身体疼重,四肢懈惰,咳,两胁痛,头背寒,腰脚沉重,遗溺,遗尿,四肢不举,烦闷,面黑,胸背项痛,喉痹,偏枯,手失纹理,足不能步履,口目斜戾,四肢烦倦等。治以祛风。常用防风、荆芥、秦艽、羌活、独活、细辛、威灵仙、天麻、茯苓、桂枝、羌活、防己。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酸收敛。